第44部分 (第3/5页)
想也不想就说出这番话,即知钟谟心中早有计较,于是请教道:“还请钟大人明示。”
钟谟道:“我随驾圣上多年,知圣上一直有心纳妾,国公爷若能遂了圣上这桩心愿,大事焉能不成。”
李从善皱眉道:“钟大人的意思是。。。。。。”
钟谟道:“昔年董卓与吕布,因一貂蝉而成反目,如今天香阁的苏灵窅就是貂蝉,老夫就姑且扮一回王允又如何?”
李从善叫绝道:“我终于明白当初钟大人为何执意要派蔺刚去监视苏灵窅了,现在蔺刚终于派上了大用场。这件事,就交由你和马空凌去办吧。”
就于此时,朝廷急召,传亲王、国公及三品以上官员火速入朝议事。
李从善、钟谟二人面面相觑,知道是有大事发生,一时却不知究竟何事如此惶急,需等不得明日早朝再议。
翌日,刘彦贞阵亡的消息弥漫江南,南天明朗的高空仿佛被周朝的利剑生生的戳出一个莫大的窟窿,滚滚的浓烟战云正从窟窿里不断涌入,贪婪的吞噬着安宁,看得江南君臣人心惶惶,难以寝食。
接下来一连几天,整座江宁城都笼罩于惶恐的阴霾之中,再没有丝毫春节的气氛。
江州。庐山。
庐山巍峨奇峻,平地飞峙,主峰高耸入云,北临长江,南面鄱阳,自古来,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李煜一行人乘船南下,至庐山脚下,已觉庐山山峰多断崖陡壁,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
这番景象,使得李煜忍不住由衷叹道:“庐山蕴云蓄雾,气象万千,果真名不虚传。”
乐史、胡仝二人深以为然。
又行几步,乐史忽然指着山脚的一间茶寮,提议道:“乐某早闻庐山茶叶驰誉天下,如今既然亲临其境,我们何不先歇脚品尝,然后再行登山?”
李煜一路来游山玩水,倒也不急着赶路,于是三人在茶寮捡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茶香更是沁人心脾。
李煜浅尝了一口,忽然想起老革命家朱德的一首诗来,乃欣然称颂道:“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此诗一出,四座连声称好,无不动容,其中一名高冠博带的年轻公子更是不吝赞道:“好一句庐山云雾茶,既雅且切,足与此茶相得益彰,店家,依我看,从今日起,不如就将庐山茶叶命名为‘庐山云雾茶’,如何?”
所谓近朱者赤,那店家既在庐山国学附近开着茶寮,自然也懂得些诗文,欢喜道:“小人正有此意。”接着走到李煜跟前,爽朗的道:“多谢客官为此茶赐名,今日这茶钱便当是小店请了,客官请慢用。”
看到这些人的反应,李煜却不禁为之愕然,始知在南唐前尚无“庐山云雾茶”这个说法。想不到这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茶”,却是因他的这一句话而得名,实在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这时原先那位公子移桌过来,道:“我看这位公子很是面生,不知来庐山是来游山玩水,还是求学论道来了?”
李煜还是首次领略到古人喜好交游这个特点,不假思索的答道:“鄙人一半游山,一半求学而已。”
那公子欣然道:“如此岂非同道中人,足下若不介意,不如就由在下为诸位领路,如何?”
李煜下意识的朝乐史、胡仝瞥了一眼,那公子却以为是李煜有所顾忌,自以为唐突的道:“哦,忘了自我介绍,在下乃庐陵宋子升,潜居庐山国学数年矣,国子助教朱弼是我恩师。。。。。。”
李煜觉得这名字倒有些耳熟,不自禁在心中喃喃念了“宋子升”几遍,忽然身躯一震,茶盖竟没有拿住。想不到还真是冤家路窄,在这种地方遇到了宋齐丘之子宋承天。
宋承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