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称“白马义从”。这支精兵成了公孙瓒的杀手锏,在战场上横扫敌军,公孙瓒也落了个“白马长史”的名号。
公孙瓒后来被调到涿郡任职,升为涿县令,刘备就是这个县的人。这时候,凉州那边军情告急,朝廷决定抽调三千名幽州突骑前去参战,于是任命公孙瓒为都督行事,让他率领这三千人马前往。他们一行开到幽州刺史部的蓟县,也就是今天北京市附近时,渔阳郡张纯诱使辽西郡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等叛乱,劫掠蓟县一带,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朝廷命令公孙瓒率部就地平叛,公孙瓒击破张纯,张纯跑到乌桓人那里躲了起来。公孙瓒因为有功,升任骑督尉,大约相当于师长或旅长这一级,正式成为高级军官。后来,有其他乌桓首领率众投降公孙瓒,公孙瓒被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公孙瓒就在这一带跟边境少数民族作战,现在的主要对手是乌桓人。
据《汉末英雄记》记载,公孙瓒与丘力居曾战于管子城,公孙瓒“力战乏食”,马都被吃完了,最后连弩楯上的干牛皮都煮煮吃了。还有一次,公孙瓒与破虏校尉邹靖追击敌人,邹靖被围,公孙瓒回师救援,敌人随即被攻散。但是,乌桓首领丘力居所部势力不断壮大,不仅袭扰幽州,还时不时抄掠青州、徐州、冀州,北方这四州深受其害,公孙瓒无法制止,这时朝廷派宗正卿刘虞前来幽州,担任州牧,负责处理北方事务。
公孙瓒与朝廷“下派干部”产生矛盾
刘虞是皇室宗亲,东海恭王之后,在刘氏宗族里他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早年担任过幽州刺史,对这一带的情况很熟悉。刘虞这个人讲德义,主张以恩信感化乌桓人,他到任后派人到乌桓人那里“告以利害”,让他们把张纯杀了。丘力居早就知道刘虞的名望,也知道刘虞的政策,就派使者回访。
刘虞的做法跟公孙瓒刚好相反,公孙瓒主张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但刘虞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又有朝廷的支持,公孙瓒不敢公开反对,于是在背后使坏。他悄悄派人在半路上劫杀乌桓使者,但丘力居知道这里面的情况,再次派出使者前来拜见刘虞。张纯无奈,丢下妻子儿女逃到辽东的鲜卑人那里,被鲜卑首领所杀,把张纯的首级呈送给刘虞,刘虞因此被朝廷拜为太尉,封为襄贲侯。太尉是三公之一,都是在京城任命和任职,刘虞担任太尉更多是象征意义,他个人的声望由此也达到了顶峰。
公孙瓒看了很不爽,更让他气不过的是,刘虞上报朝廷请求精简边境地区的屯兵,公孙瓒认为这一刀是砍向自己的,公孙瓒手下当时有数万人马之多,这是他跟刘虞叫板的资本,但根据刘虞的方案,他手下只能保留一万人,屯驻于右北平郡,此地在公孙瓒的老家辽西郡南面,今天河北省唐山市在其范围内。公孙瓒不愿意,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自己抓不到的张纯,让刘虞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而且乌桓人答应不再内侵,拥有重兵也就失去了理由,他只得带着这一万人马到右北平郡担负守备工作。
董卓入洛阳后,为了拉拢刘虞,升他为大司马,东汉没有这个职务,因为董卓自己要当相国,同样也是现行官职序列里没有的职务,为了有人作个陪衬,于是给刘虞也弄出来了这个名号。同时,把公孙瓒由中郎将提升为奋武将军,改封蓟侯,奋武将军只是一个杂号将军,跟大司马相比差了好几级,公孙瓒想跟刘虞摊牌,想想还是算了。关东联军起兵反董卓,刘虞和公孙瓒都没有明确表示参加,董卓为稳住刘虞,在迁都长安前任命他为太傅,但由于道路阻塞,任命书无法下达。
然而,刘虞和公孙瓒还是不可避免地卷进了中原内战之中。先是袁绍、韩馥等人想拉刘虞过来,准备立他为帝,跟长安的献帝分庭抗礼,作为汉室宗亲,刘虞断然拒绝了袁绍等人的提议,袁绍死磨烂缠,希望刘虞再考虑考虑,刘虞明确表示再逼自己就逃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