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然而才子也不好混)

王勃,少年奇才,六岁善辞,十四岁及第,为初唐四杰之一,先因替章怀太子戏作《讨英王鸡檄》,而被唐高宗认为“误人子弟”逐出长安。他游历巴蜀,后再回长安参加科选,却又因私藏官奴曹达险些脑袋搬家,父亲也因此受株连贬为交趾县令,王勃也因此长途跋涉去看望父亲。途中受人之邀写下不朽名篇《藤王阁序》一篇。王勃说“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结果天妒英才,在此途中溺水惊死,未至而立之年,惜哉。

而同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七岁便作《鹅》一诗,更是命运多舛,一篇字如匕首、气势磅礴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竟引得被攻击者牝鸡女皇武则天感慨文才了得,“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却惶惶的过着亡命徒的生活。继之而后的陈子昂登幽州台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开盛唐诗风之先,却壮志未酬谢,死在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的罪名之中,冤死狱中。

李白,诗中谪仙,抱负不小,属有志青年典范,“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得到梨园先生李隆基的召见,兼得其爱人杨肥肥的垂青,得了个什么诗文待诏,给梨园先生和夫人诗文娱乐的差事,说白就是帮闲的“文丑丑”角色,连个屁点大的芝麻官也不是。胸怀大志的太白先生在皇宫很郁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闹起情绪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一气之下跑出了长安。后来,杨肥肥的干儿子安肚肚造干爹的反,太白先生眼前竟萌生“乱世出英雄”的幻觉,站在心怀不轨的永王李璘那一边。结果入浔阳狱,再流放夜郎,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大旱大赦天下,规定“死者从流,流者免罪”,太白先生已是一包老骨头外加一贫如洗,只得投靠远亲族李阳冰求活,死在当涂。同为诗圣杜甫也经受颠沛流离,死于湘江的一条破烂船中。

温庭筠,晚唐才子,人们都说曹子建七步成诗,这位老兄还真有能耐,竟八叉手下就能整个诗出来,实在是牛人一个,但是像这样的有才华的人,却倍受权贵排挤、压制,数举进士不第,属于光走路不上道的官场动物——仕途驴友。他数次不第,心情当然沮丧,曾流连于秦楼楚馆,结识才女鱼玄机,深得此女之芳心。才子毕竟是才子,吃喝嫖赌还能整出个名堂来,赚了顶“花间词鼻祖”的高帽子。后来,温大才子代人考试,搅乱了科举考试的秩序,便流落于江淮之间,生活十分落魄,曾向扬子院(主管盐铁转运的官方机构)乞钱,结果被兵丁扇了几记耳光,打得满地找牙。为此,温大才子亲自到长安讨要说法,致书公卿大人,申冤鸣不平,朝廷同情了一把,给个国子助教的闲职。在这个岗位上,温大才子也算是整顿组织部选拔干部的不良作风的,结果惹恼了总理杨收,贬成一个县尉,而且一贬再贬,仕途这条路上算是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了,结果他就死在掉进十八层地狱的过程,《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

两宋时期

(宋朝赵匡胤虽是以武取天下,却对文人还算仁慈,不擅杀文臣是他规定下来的,所以大宋之天下,是文人最阳光明媚的时期,但也是很难活。)

柳永,柳三变,宋词婉约派带头大哥,人不*枉少年,这位花间*子,可称得上“花柳先生”,混迹于秦楼楚馆,莺歌燕舞,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日子过得*而窘困,几乎是靠给*们填填词打发日子。赵宋皇帝也倒十分欣赏“花柳先生”,喜欢在宫中听听先生的大作,令侍从“歌之再三”。只因花柳先生二次科举未第,作《鹤冲天》发牢骚,埋怨皇帝,让赵宋皇帝心里堵气。花柳先生,自作自受,自讨苦吃,第三次中第了,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结果看到“花柳先生”的大名,便圈注:“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只能做白衣卿相,继续自己“我*,故我在”的生活。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