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满盈,不亡大秦,天理何在?
其实“坑儒”不过是个偶然事件罢了,并不是大帝同志精心策划的“阳谋”。事情是这样的:一些声称能专治疑难杂症“老军医”——方士术人骗到大帝同志的头上,说能捣鼓出长生不老药的“伟哥”。大帝同志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当然想千秋万代,永享帝业,一听有特效药“伟哥”便心花怒放,对“老军医”们寄予厚望,天价求购。这些“老军医”啊,显然是当下商人的列祖列宗,诚信很成问题,收了钱竟拒付“伟哥”,眼见着大帝同志前来“拔葱”揪脑袋,便来个恶人先告状,诽谤大帝同志残暴荒淫。大帝同志倒吸一口冷气后,大为光火,将这些“老军医”统统抓起来,当作种子一样深埋在地下。在这里我不是攻击儒家门生,实不相瞒,儒生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什么光彩的社会成分,他们的老本行就是做丧葬礼仪的司仪,兼职做些坑蒙拐骗的“老军医”勾当。只是后来孔老夫子发扬光大了儒学,于是儒生也分化成两支:一支是一心想跑到朝堂抱皇帝大腿的“君子儒”,另一支是坚持本行继续做装神弄鬼的“小人儒”。秦亡汉兴后,经过孔老夫子徒子徒孙们的不懈努力,儒家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成为“学阀”,而“学阀”的思维定式——“只要是杀一个儒生就是与天下儒生作对”。在汉朝,儒家经过几次血拼,一统江湖,千秋万代了,成为文人士子的“人民代表”,霸占了“话筒”,经过他们的渲染,“坑儒”便与“焚书”联系在一起,扣在大帝同志的头上。
历史上的大帝同志还是很有“礼贤下士”的作派,他君临天下时有博士七十人,诸如叔孙通、张苍、伏胜等等,这些都在《史记&;#8226;秦始皇本纪》及《史记&;#8226;封禅书》中有所记载。再说,没有这些记载也无妨,史实明证: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注重人才引进,一直以来都有任用外来知识分子(秦称“客卿”)的传统,秦国给客卿的待遇比东方各国条件都来得诱人。一旦拜为客卿,往往委以全权,举国听之,其结果使得秦国扩大了财源,而且及时补充和改造官僚队伍,对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和统一中国的大业,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秦国的用人政策符合“与时俱进”,符合“*”,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秦国的文人士子是大有作为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成功最多,未统一前如商鞅、张仪、范雎等,秦始皇时期更有吕不为、李斯、尉缭等,只不过这些人并非是后来一统江湖的儒教门生。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大帝同志主张“焚书”,但是并非将所有的书烧毁,他的政策是“禁民间藏书而重官方收藏”。他卓有见识,组建了国家图书馆,这比某人建国家大剧院更来得符合“科学发展观”,将各国的书籍、诸子百家的文集藏在皇宫里。大帝同志实行愚民政策,不至于要自己的子孙也愚昧无知,冒出个像晋惠帝一样说出“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荒唐话的败家子。所以说大帝同志是高瞻远瞩的,想实行“以吏为师”的精英政治,他也需要东方各国的“违禁刊物”作为《参考消息》,要求“吏”们以史为鉴,为统治作参考的。可惜的是,这些深藏中皇宫中“三坟五典”,竟毁在一个有浓重的“破四旧”思想的红卫兵将军——项羽手中,一把火去陪葬了大帝同志。
因此, “焚书”这出戏,如果没有项羽放个“神来之火”的配合,还真不能说灿烂的先秦文化丧送在大帝同志之手。
但是无论如何,秦始皇是禁止“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实行愚民政策的,不想天下百姓用头脑来思考问题,最好是连起来反抗的这根筋都没有。
所以说,摧残中华文化始作俑者,非秦始皇大帝莫属。
二、汉武帝与“独尊儒术”
汉武帝刘彻,小名彘,即猪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