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3/5页)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兴盛之下蕴藏着危机,机遇面前蕴含着挑战。

未来四十年,中国还将迎来两个很关键的年份:

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年。

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100周年。

中国在21世纪能否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未来四十年;而未来四十年中国是否能稳步前进则取决于未来十二年。在这十二年当中,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完整准确的理解并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中得到体现和执行;能否将它融入到地方各级政府甚至全体国民的意识中则至关重要。

未来几十年,中国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而我们对未来的认识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我们能否从中外历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1

遗嘱政治和制度的建立

中国古代制度中的头等大事便是皇位继承制度。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未来四十年(2)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开始,皇位继承就成为封建帝国最为重要的

头等大事。虽有“立贤立长”“立长立谪”等陈规,但围绕着皇位更迭,仍然会上演一幕幕的故事。

秦始皇本来属意于长子抚苏,但后来登基的却是二儿子胡亥;唐高祖本来是准备传位于长子李建成,却不料次子李世民捷足先登,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但杀死太子李建成,随后还逼退了唐高祖李渊;赵匡胤本来想传位于儿子,却不料在“烛影斧声”之后,由弟弟登基;朱元璋本已安排好孙子朱允炆接班,不料四儿子朱棣谋逆,朱元璋死后没几年,朱棣便发动了“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儿朱允炆,自己做起了皇帝。

开国皇帝们尚且如此,后世之君在继位问题上遭遇的挫折就更多。就连一代雄主汉武帝、唐玄宗、康熙等都在晚年不约而同和太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太子轻则被贬,重则杀头。在朕即国家,朕即法律的时代,制度废立经常如同儿戏。

没有了制度做保障,“人亡政息”便成为必然。而皇帝的遗嘱也经常成为一纸空文。

公元86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去世。遗诏霍光、金日磾、上宫桀、桑弘羊辅助幼帝。但没过多久,四人辅政便成了实际上只有大将军霍光秉政。虽然后来霍光忠实地执行了汉武帝的政策,但汉武帝临终前安排的“集体辅政”体制事实上已遭到了破坏。虽然汉朝在霍光手中任然稳步向前,但大臣专权的格局已经形成。皇权遭到消弱。史书上记载:宣帝对霍光“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霍光之所以后来没篡权,完全是由于个人修养的原因。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登场,大臣专权的弊端和本质便暴露无疑。相比于后宫干政、外戚专权而言,皇帝临终指定大臣集体辅政是一个较为开明的举措。但事实上,在封建专制的年代,大臣集体辅政的体制却经常遭到破坏。

明英宗是明朝建国以来第一位幼年天子。公元1435年,年仅9岁的英宗即位。即位之初,军国大事操持在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手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集体辅政的格局。太皇太后张氏是仁宗的皇后、宣宗的母亲、英宗的祖母,很有才智,在英宗朝的前期政治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大事多禀裁决。三杨,即历史上杨士奇、杨荣、杨溥,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名相”。他们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

“三杨辅政”不但在明朝,即使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河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