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页)
面前没有明确劝说李陵,只略举霍光和上官桀的名字以动李陵之心。
李陵默不作答,注视了立政一会儿后,伸手抚摸了一下自己的头发。那里束发的椎结已经不是汉风的了。片刻后卫律离席更衣,立政这才用谙熟的语调叫了李陵的字,道:“少卿呵,这么多年辛苦了。霍子孟与上官少叔向你问好呢。”李陵回问二人的语调极其冷淡。
立政紧接着又说:“少卿呵,回来吧。富贵安足道。什么也不要说了,回来吧。”刚从苏武那里回来的李陵不是没有被友人恳切的话语打动,但是,不用想,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回去不难。可还不是徒然受辱吗?如何?”话到一半,卫律归座了。俩人都止住了口。
宴终人散时,任立政不动声色地走到李陵身旁,再次低声询问是否真的没有归意。李陵摇了摇头,答道:“丈夫受辱不可再。”声音低微无力,那应该不只是为了怕卫律听见的缘故。
五年后,昭帝始元六年夏,原以为会就此默默无闻困死在北方的苏武意外得到了回归汉朝的机会。汉天子在上林苑中猎得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锦书的有名故事,当然不过是为了驳斥谎称苏武已死的单于而编出来的计策。十九年前随苏武来到胡地的常惠某次见到了汉使,告知了苏武尚在的消息,并教会了用这个谎话救出苏武的办法。马上有使者飞抵北海,苏武被带到了单于廷前。
李陵的心被深深震动了。当然,无论能否回到汉朝,苏武的伟大都是不变的,同样李陵内心的鞭笞也是不变的;但是这一次,上天还是在看着的想法深刻打动了他。似乎什么都没看见的上天,事实上还是在看着的。这不禁令他肃然生畏。至今他也不以自己的过去为非,但是在这里有一个叫苏武的男儿,堂堂做到了令自己本来无可非议的过去都变成是一种耻辱的事,并且如今其行迹正得以彰显天下。这一事实比什么都震动了李陵。自己这种心乱如麻的女人似的情绪难道不是羡慕吗?李陵感到了极度的恐惧。
临别之际,李陵为旧友摆下宴席。想说的话堆积如山,但不外乎自己降胡时所抱的志向,以及志向实现之前故国的全族先已被戮,令自己欲归无由的过往而已。这些话如果说出来也就只是牢骚罢了。他终于对这些一字未提。只在宴酣时按捺不住地站起,且舞且唱道——
径万里兮度沙幕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一边唱,一边声音颤抖,泪流满颊。他极力斥责自己不要作女儿态,可是毫无办法。
苏武时隔十九年回到了祖国。
司马迁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写着。
放弃了在这个世上的生之后的他只是作为书中人物才活着。他在现实生活中再没有张开过的嘴,唯有借着鲁仲连的舌端才喷出熊熊烈火。他时而化作伍子胥抉去自己双目,时而化作蔺相如痛斥秦王,时而化作太子丹含泪送别荆轲。在记叙楚大夫屈原的忧愤,长长地引用他投身汨罗时所作的怀沙赋时,司马迁无可遏制地感到那篇赋正象是自己的作品。
起稿后十四年,距腐刑之祸八年。京城兴起巫蛊之狱并发生戾太子的惨剧时,这部父子相传的大作按当初所构想的通史大体成书了。在增补删改和推敲中又经过数年。《史记》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全部完成时,已经接近武帝驾崩的时候了。
写下列传第七十《太史公自序》的最后一笔,司马迁凭几惘然。从心底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眼睛虽然注视着庭前槐树的绿荫,但他什么都没有看到。空洞的耳朵似乎在捕捉从院子里某个角落传来的一只蝉的鸣声。按说应该感到欢乐,可他却首先感到了丧失了全部力气似的朦胧的寂寞与不安。
将完成的著作纳官,到父亲的墓前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