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4/4页)

识的过程,就是突破思维与自性开显的过程。此过程转识成智亦是,二相归一相亦是,极性转非极性亦是,比量到现量亦是,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亦是,转凡成圣亦是,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升华境界、回归自然亦是,儒释道圣贤的理论操行皆是!

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

“常使民无知无欲”,这是人们很难理解老子慈悲智慧的内容。为什么要“使民无知无欲”呢?“无欲”还可以理解,“无知”就不能理解了。尤其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之说,就更不能理解了,甚至就想不通了。于是,被一些浅薄之人说成是“愚民”政策,将老子说成了复古倒退愚民学说的理论家了。的确,二相有欲的认识必然导致识心分别强化;识心愈分别愈强化,“为我”的主客(二相)取舍就愈坚固,自私自利的观念就愈敏锐;为我取舍愈敏锐,则争贪之心愈机巧,愈“聪明”;为我自私的心眼愈“聪明”,人心就浇漓;人心愈浇漓,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良心等文明的人性就愈泯灭;文明的人性愈泯灭,鲜廉寡耻就愈显露;愈显露,人就会习以为常,成为“情理”。于是,世风日下,作恶造罪不知羞惭;不知羞惭,则必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结果人性堕落,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仁义、道德、理智等特性,就成为人面兽心了,社会必然无序化,天下必然在争贪夺抢中大乱矣!

老子的大智慧,明晓人心二相分别极化的恶果,必然导致人类社会争贪夺抢的局面(“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抢,失抢而后杀)。他的慈悲之心,不忍让子孙后代陷入失去人性的泥潭中去,故大声疾呼,要使民“无知”,要“愚民”。要“愚民”的老子,是先从“愚自己”开始的。请看:“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明白了这些道理,就知道老子首先不是“愚”民,而是“愚”己。正因为老子“愚”己,才使老子成为老子。老子“愚己”,成为千古之大圣大智者也,而百姓“聪明”自己,结果生时烦恼痛苦,死后罪业累累,被历史遗弃!那么老子如何“愚己”、“愚民”呢?就是二相归一相,转识成智,从相对到绝对,从极性到非极性。愚人极化;二相分别强化人的私心杂念和贪欲妄想,必然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失礼、失法,天下大乱,沦落为禽兽不如;圣人去极化,泯灭极性心识,入非极性境地,一相同体不二,培养人的公而忘私、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四海内皆兄弟也”,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天下大同,同体大悲,最后究竟一相,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成佛。

老子愚己愚民的具体操作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功遂身退,天之道。”“为腹不为目(实其内而不攀缘外;反闻闻自性,而不六根外驰),故去彼取此。”“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而贵食母”。“是以圣人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