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5页)
也是高价的理由呢?不太可能。相反,它们尽可能地隐瞒这个事实,即2001年,消费者因为销售推广活动而承受了30%的涨价幅度(相当于那一年35%的“销售和管理费用”中销售费用所占的比例)。这才是游戏的实质,而要证明这一点比揭露制药业研发费用的秘密还要困难。由于销售费用并不涉及到专利权问题(而研发费用就是以这个理由来隐瞒的),对此保密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为了避免引起公众的反感。制药业确实应当向公众明明白白地解释一下它是怎么花掉赚来的那么多钱的,它欠大家一个答案。它需要打开这个黑箱。
高额的销售费用还带来这样的问题:如果处方药的疗效确实好的话,还需要那么费力地推广吗?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一家制药公司生产了一种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的话,它的门前是不是会挤满了买药的人?真正的好药是不需要怎么大力推广的。例如象Gleevec这样真正重要的新药,不用吆喝就能卖得出去。癌症医生从专业会议和杂志中了解到Gleevec对某种白血病人十分有效,他们就会使用这种药。并不需要什么销售推广(不过,诺华公司利用Gleevec来提升自己的形象——暗示大家它的所有药物都那么好)。重要的新药很少需要大规模的市场活动。而相反,模仿性创新药则需要不断地推广,因为公司需要说服医生和公众“开这种药而不开那种药是有理由的”。因此毫不奇怪,广告做得最厉害的就是那些诸如Nexium、Lipitor和Paxil之类的模仿性创新药。
至此,我们已经解释了2001年制药业承认在销售中花费的191亿美元用于哪些方面。但是该行业没有承认的神秘的350亿美元才是房间里的大象。这其中的一部分可能用于购买礼物和其他一些推广活动了。但是同时,一场大型化装舞会上演了。该行业不知使了什么神通说服了政府和医生,将自己装扮成教育产业中的一员——这真是精彩的一幕。该行业认为,即使教育经费来源于销售的预算而且教育也不是没有偏见,教育与销售还是不同的。让我们在下一章中看看制药业是如何在这场化装舞会中轻歌曼舞的。伪装成教育的推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伪装成教育的推广(1)
许多大型职业会议就像杂货铺,到处都是制药公司俗气的展示,还有朋友般的推销员用礼物极力游说医生的场景。医生在这巨大的展厅里四处游荡,手上拿着印有制药公司标志的帆布袋,满心欢喜的样子,大口嚼着免费的食物,尽情享受各种免费服务,如胆固醇检测、打高尔夫球。这些会议不是严肃的职业会议,那气氛就像是一场内部预演的小贩叫卖会。人们不会相信一个企业对它自己产品的宣传和医药教育是毫无偏见的。但是,制药业认为它应当对医生和公众进行教育,让人们了解自己的药物及其针对的疾病。于是,许多医生和医疗机构——它们都是制药业慷慨赠与的接受者——都假装相信这些教育。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教育”费用来自制药公司的销售预算。这提示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到底是什么把戏。就像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既当运动员(销售产品)又当裁判员(评价产品)是肯定会有利益冲突的。例如,辉瑞公司肯定不会毫无偏见地将它的治疗抑郁症的产品Zoloft与葛兰素史克公司的Paxil进行比较,或者是毫无偏见地说出这两种药各有什么好处。我们也不能信赖它告诉我们的关于抑郁症的内容。
在上一章中,我们知道制药业承认它们在2001年花费了超过190亿美元的销售费用(还剩下350亿美元没有提及)。像其他行业一样,制药公司认为它们的广告费用也是一种教育。例如,它们说人们通过观看直接面向顾客的电视广告,才得知自己患了以前不知道的疾病。(“天哪,这个C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