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5页)
房中,他一人干几个人的活,身上多处划伤。
6月17日傍晚,劳累了一天的武文斌和连队70多名战友一起,冒雨执行卸载8车活动房板材的任务。板材卸完后,本来连队安排他歇息,可他又去帮助别的班排卸车。9时许,武文斌因过度疲劳,累倒在胥家镇卸车现场。尽管连队及时将他送到医院救治,但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抢救无效。6月18日凌晨4时45分,武文斌停止了呼吸,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
武文斌的事迹不仅引起各级高度重视,更是感动了数以千万的灾区人民。6月21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给武文斌追记一等功,并批准为革命烈士。6月24日,武文斌遗体在四川都江堰市火化。得武文斌火化的消息后,周边20000多名当地群众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赶赶到都江堰殡仪馆,在馆外排起数里长龙,为烈士自发送行;哀悼的花圈,摞了一层又一层。由于都江堰殡仪馆被挤得水泄不通,参加送别的战友最后只好从告别厅退出去执勤。原定半小时的遗体告别,从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7月,武文斌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抢建板房(6)
后来,在《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评选中,我注意到,武文斌烈士以第二名的高票当选。我还听说,在很长时间内,武文斌生前所在的济南军区“铁军师”炮指连每天晚上点名时,第一个点的,就是武文斌的名字,而后全连战友,集体答“到”;连里每周评出的学习标兵中,也有“武文斌”的名字;连里每次参加拉练或者某项大型任务前,战友们总是把武文斌的遗像拿出来摆在面前,向他宣誓、告别,等完成任务回来时再面对他的遗像,道一声好;甚至就连武文斌的床铺,战友们也一直给他留着,并且每天都有人给他整理。——在战友们的心里,武文斌一天也没离开过,从来就没离开过。
还有一位援建者,名叫戎金亮。戎金亮出生于山西忻州市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一个忠厚诚朴的老实人。戎金亮家境本来就很贫困,偏偏又从造纸厂下了岗。下岗后的他无路可走,只好借钱买了一辆农用车,利用农闲跑跑运输,勉强支撑着一个六口之家。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戎金亮寝食难安,他不仅捐出了身上仅有的100元钱,还交了50元的“特殊党费”,而后四处打听,天天想着、盼着,要去灾区做一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2008年6月6日晚,戎金亮得知忻州市要组织援建队赴灾区承建过渡板房的消息后,马上跑到同村的任文祥的家,托他说情,帮忙到灾区。后经任文祥“开后门”,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了戎金亮赴川建房的请求。
6月10日,戎金亮和11名援建队友来到都江堰崇义镇桂桥村。时值夏季,桂桥村不仅酷热、潮湿,而且蚊虫很多,晚上根本无法入睡,这让习惯了晋西北黄土高原生活的戎金亮很不习惯。但戎金亮是一个非常实在而又特别能吃苦的人,在抢建板房中,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干,自己累了不说,一旦看见大伙儿累得东倒西歪时,他还总是打来热水,给大家泡茶。有一次,他在房顶拧螺栓时,发现一根地槽钢比规定标准长出了一寸多,竟忍不住扯着粗嗓门骂了起来:厂家生产出这样的螺栓,怎么对得起灾区百姓!
6月24日,是抢建板房最紧张的一天,戎金亮一人独揽了七八个人的封边、和灰任务。中午,休息吃饭时间到了,他却还在太阳底下埋头大干,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援建队领导劝他吃了饭再干,他却坚持干完再吃饭。直至晚上9点,他才把手中的活干完,回到工棚后,他倒下就睡。睡到半夜,他的队友王培明见到紧紧按着太阳穴,问他怎么了?他只说了一句话有点头疼(这是戎金亮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接着便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