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 (第4/5页)

起飞,向南进入阿富汗,再飞往高加索的机场。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做的,只是设法把飞行员送过来,或者从中国雇佣轰炸机飞行员。

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用来交换的装备,潜艇可以直接驶往中国港口,而陆军的装备则可以优先提供技术援助,即帮助中国的坦克车辆厂获得生产重型坦克的能力,等到共同击败红俄之后,再通过陆路运送成品。

显然,雷德尔不会拒绝这样的提议。

要知道,只要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开足马力生产,肯定能在一九四一年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上千架重型轰炸机。

在德英战场上,这批轰炸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问题是,如何衡量各种武器装备的价值?

虽然雷德尔提出,以资源消耗量为计价标准,但是冯承乾认为这么做不妥当,毕竟工业生产还与劳动力有关。按照冯承乾的说法,生产轰炸机的工艺肯定比生产重型坦克的工艺高得多,所消耗的劳动力也就多得多。

最终,雷德尔接受了冯承乾的提议,即资源消耗量占百分之四十,劳动力消耗量占百分之六十来计算武器装备的价值。

价值计算出来了,自然需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或者说是一把确定价格的直尺。

显然,金钱是最有效的衡量手段,而在战时,具有保值价值的不是国家发行的货币,而是黄金。

也就是说,中德间的武器贸易,必须以黄金为折价标准。

虽然冯承乾同意以赊账的方式进行军火贸易,但是必须以黄金计算价格,即在大战结束之后,中德得来一次军火贸易总清算。

对此,雷德尔没有选择余地。

要知道,现在有求于人的不是中国,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可以说,能否做成这笔买卖,将决定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否打赢这场战争。即便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可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事情,雷德尔与冯承乾心里都有数,绝对不能把账面上的东西搞乱了。

当然,冯承乾也免费为雷德尔提供了“金鹰”的设计图纸。

大战期间,“金鹰”的产量能够超过两万架,成为产量最多的轰炸机之一,与这笔军火贸易有很大的关系。别的不说,中国生产的一万七千多架“金鹰”轰炸机中,有近八千架出售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在拿到设计图纸之后,自行生产了将近三千架。

从金额上看,这绝对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笔军火贸易。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一百一十三章 轰炸机贸易

全文字无广告第一百一十三章轰炸机贸易

战后,几乎所有人多高度评价了这次的“轰炸机贸易”。全文字无广告

在很多人看来,“轰炸机贸易”还直接决定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世界秩序中的地位。

大战爆发前,甚至在大战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在中德关系中起主导地位,很多时候中国甚至得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脸色办事。比如,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中,中国就不得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出面之后,降低了停战条件,让日本保存了很强的实力。又比如,在对俄宣战问题上,中国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一九四一年、也就是还没有完全击败日本的情况下就踏上了大陆战场。

只是,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到战后,在战后后期就发生了转变。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场大战中,中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远远强于德意志第二帝国。

“轰炸机贸易”可以看成是中德关系转型的缩影。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受益国”,即在中德的军事合作中,中国主要从德意志第二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