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3/5页)
的是,那会是个让人惊喜的数字。
“这么打算我看行,咱家今年的地够种的了,除了。粮地,就先可着玉米和地瓜,剩下的再种别的。”连守信道。
“糜子就按六亩地算,这是三十七亩了,还有八亩地。”小七道。他现在还跟着鲁先生学算经,账算的更快了,一般的小数目,他根本就不需要算盘。
“糜子种六亩地,那小豆也不能少种了。要不到时候包饽饽,咱还得另外买小豆去。”张氏就道。
“还有大豆”五郎道,因为商量种地大事,他今天手里少见地没有抱着书卷。“咱发豆芽、换油、换豆腐啥的,一年得不老少大豆。”
“嗯,大豆得多种。”张氏就道。
一家人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种五亩地的大豆,一亩半地的小豆,剩下的一亩半地,就留着种些绿豆、芝麻之类的杂粮。
“咱明天就先可南边那六亩地开始种。”连守信道。
“孩子他爹,咱种地还找帮工的不?”张氏就问。
“……老爷子跟我说,今年,他打算……佃几亩地种。”连守信突然道。
第二百七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发难
连老爷子要佃种土地!连蔓儿一开始有些吃惊,不过转念一想,也就不觉得奇怪了。连家本来有三十亩的田地,都是中等偏上的田。她们分了六亩地,连家现在只有二十四亩地了。
可连家现在的人口却有二十口之多,平均每个人还不到一亩地。这一亩地就算都种上高粱或者糜子,产出的粮食,都按最高的产量来算,也只能让一大家子人勉强够吃。这还是考虑到家里有几个孩子年纪小,饭量没那么大。而且,还要继续执行周氏的伙食配给制。
连蔓儿是经历过周氏的伙食配给制的,她认为,周氏允许大家吃的粮食,每天根本连每人一斤都没达到。
连家接二连三地经历了几次变故,家底已经完全被掏空了。连老爷子曾经要卖掉镇上的房子,置办土地的打算,也成了空。连家现在是人多地少,想要生活的好一点,佃种土地,似乎就成了必然。
佃种土地虽然要交大量的地租,但是好歹能存下些余粮。家里要添人进口,要操办亲事,这些余粮,能帮着一家人填补些亏空。
“这马上就要种地了,我爷是啥时候说的这话,现在佃好地了吗?”连蔓儿就问连守信。
“说了有几天了。”连守信道,“昨个晚上还和我说,今天要去写租约。”
“我爷佃种的是谁家的地啊?说没说要佃多少亩地?”连蔓儿又问。
“还能有谁家,就是王举人家呗。你爷没说要佃多少,这事说的有点晚,得看人王举人家能佃给多少。”连守信叹了口气道,“我看老爷子这几天心里不大好受。想当年,咱家地多的时候,也是租给别人种的。”
经历过租种土地给别人,然后是自己耕种,一次次的卖地。最后还要佃种别人的土地,才能维持一家的生计,就是连守信当时年纪还小的人,都有些黯然。更不要说连老爷子这个当家主事的人。
“我回家看看去,看老爷子回来没有。”连守信说着话,就站起身,“咱这是分家后第一次种地,老爷子挺挂心的。咱明天开始种地,这事我也得告诉老爷子一声。”
连蔓儿知道,这个时代。大户人家的孝道中有一条,叫做晨昏定省。没分家之前,大家住在一起,一个桌子上吃饭。分家之后,连守信对连老爷子和周氏,几乎是做到了晨昏定省的。除了因为早点铺子开业的太早,连守信实在忙不开之外,每天晚饭前后。连守信不管多忙,都必定要去上房报道。有的时候,实在脱不开身。他就会叮嘱张氏,或是连蔓儿几个孩子,去上房跟连老爷子和周氏说一声。
另外,连守信完全做到了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