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4/5页)
老爷子和周氏一呼唤,随叫随到。
其实庄户人家没那么多的规矩,分家另过之后,一般关系有处的远的也有处的近的。可像连守信这样的,是绝无仅有。尤其是他遇到事情,要向连老爷子汇报这一点。
连蔓儿知道,连守信并不是拿不定主意。要向连老爷子请教。连守信只是,对连老爷子怀着深深的孺慕和敬重,还有就是出于这些年来的习惯。
“行,那咱都回去吧。”张氏对连守信这样的做法,并不反对。
连老爷子是个老庄稼把式,又有了年岁。阅历丰富。有些事情和连老爷子说一说,连老爷子很可能还会给他们提个醒或者提些好的建议。
前提是,他们自家要把定主意。
说起来,自分家之后,对于他们一家一起商量定的事情,连守信一直都执行的不错。即便是谁说了什么,让他有些动摇,但最后他还是尊重了妻儿的决议。
不过,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帮助连守信和张氏把定主意,连蔓儿很自觉地跟在两人身后,回了老宅。
…………
上房里,连老爷子、连守仁、周氏和连秀儿都在。连老爷子手里拿了一张纸,正跟连守仁说着什么,见到连守信一家来了,就停下话头,招呼他们坐下。
“爹,田都佃好了?”连守信问。
“佃好了。”连老爷子点了点头,就将手里的契纸递给连守信。
连守信只略微识得几个字,将契纸看了看,就交给了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就都凑过来,和连蔓儿一起看那契纸。
“爷,你佃了三十亩地啊?”连蔓儿一边看,一边问道。
连守仁见连蔓儿能看得懂契纸,就转过头来,在连蔓儿身上很是看了一会,才移开了视线。
“对,我跟王举人佃了三十亩田。”连老爷子道,“就在北边,离家里的地不远,都是好地。”
连老爷子说着话,又装了一袋旱烟,点了火,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
“我跟人家说的有点晚,要是换个人,就佃不着地了。是王举人知道咱要佃地,特意发了话,咱才能佃到这三十亩地。……人家还没朝我要押金,说是信得过咱。”
这个时代地主租土地给人种,在交付土地之前,是要先收取押金的,这是怕到秋收的时候,租地的人逃租,或者租地的人不好好耕种,让土地荒废,而使地主蒙受损失。这押金还不少,一般比地租还要多一成以上。连家现在是这样的境况,如果要交押金,是很有些困难的□家不收押金,连老爷子松了一口气,对王家很感激。
“爹,这些地,到时候要交多少地租子?”连守信又问道。
“……每亩田地租一百七十斤。”连蔓儿看着契纸说道,“这里写着,中上等田三十亩,地租每亩一百七十斤。”
“没错。”连老爷子点了点头。“那地我都去看过了,比咱家的地还好点。这一年好好侍弄,秋下每亩能打个三百斤左右的粮食。交了租子税粮,咱还能有一百斤的捞头□举人家是少有的仁义人家,这地租在咱这一个县,都能算上是最低的。”
这个时代。田地是贵重的财产,地租很高。有地七劳三,也就是说土地的收成,地主要七成。而出力耕种的佃户只有剩下的三成。更高些的,还有地八劳二,也就是说佃户只能占有土地收成的二成。
王家租给连老爷子的是中上等的好田,按亩产三百斤来算,他只收了五成六的租子。不管在什么地方,这样的租子都算是很低的了。
但即便是这样,佃户们还是要上交多一半的土地收成。自己只能留下少一半。
佃农很辛苦,土地很珍贵,做地主是很有前途的。看了这样的租约,连蔓儿觉得自己做个小地主的目标,简直是定的太正确明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