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5页)
?”子路率先回答说:“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到了侵犯,又遇到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可以使百姓勇敢,而且知道礼法。”孔子笑了他一下,又问:“冉求,你希望做什么呢?”冉求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要等待君子了。”又问:“公西赤,你希望做什么呢?”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只是愿意多学习。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又问:“曾点,你希望做什么呢?”瑟声渐缓,铿然而止,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与他们三人的愿望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是各人谈一下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春天的衣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去沂河里洗澡,去祈雨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了一声说:“我的愿望和曾点一样。”其他三人出去后,曾皙留下来。曾皙问:“他们三个人的说法如何呢?”孔子说:“只是各人谈一下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问:“夫子为何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讲求礼让,他说话却不礼让,所以笑他。”曾皙问:“冉求讲的不是邦国之事吧?”孔子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就是邦国吗?”曾皙问:“公西赤讲的不是邦国之事吧?”孔子说:“宗庙祭祀与诸侯会盟,不就是国家大事吗?公西赤只愿做小司仪,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第十二篇颜渊
颜渊问怎样实现仁义。孔子说:“约束自己遵守礼仪就能够实现仁义。一旦人们都约束自己遵守礼仪,天下就能够实现仁义。实现仁义要靠自己,怎么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礼仪的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机敏,也要照着您的话去做。”
仲弓问怎样实现仁义。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举行大祭。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廷不招人怨恨,在家里不招人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机敏,也要照着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怎样实现仁义。孔子说:“仁义的人说话谨慎。”司马牛问:“说话谨慎,就可以称为仁义吗?”孔子说:“事情难以做到,说话能不谨慎吗?”
司马牛问怎样成为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问:“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做人问心无愧,有何忧愁有何畏惧呢?”
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谨慎而无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子张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像水一样浸润的谗言,像火一样伤人的诽谤,对你行不通,可以说是明智。像水一样浸润的谗言,像火一样伤人的诽谤,对你行不通,可以说是远见。”
子贡问国家怎样才能稳定。孔子说:“有足够的粮食,有足够的军备,有百姓的信任。”子贡问:“不得已去掉一项,三者之中谁先去掉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问:“不得已去掉一项,二者之中谁先去掉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不会稳定。”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品质好就行了,为何还要文采呢?”子贡说:“可惜啊!您是这样评说君子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的文采就像他的品质,君子的品质就像他的文采。去掉毛的虎豹皮就像去掉毛的犬羊皮。”
鲁哀公问有若:“今年饥荒,收入不够用,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只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收十分之二的田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