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2/5页)
们,吓得脚一软,又呼啦啦跪倒一片。这一回,再没人心头不爽了。
“……河北义民,奋起击贼,其勇可贾,其志可嘉……宜与天诛神军齐聚太原,共攘盛举,顺天应运,不负圣意(宋时称皇后为‘圣人’,这里的圣意,指皇后而非皇帝)……”
王善念了长长一串,好在狄烈也知义军多为大老粗,所以让朱皇后写得白一点,别弄得太骈四骊六的。果然,这些话并不难懂,意思也很明确——皇后招揽了!你们来不来?
一边是旧恩主奄奄一息,新上官满怀恶意;一边是堂堂皇后下懿旨招揽,更有皇子国公纡尊降贵,玉趾临寨,当面劝归——这还用选吗?
张用第一个跳起来:“北上太原!”
李贵几乎不分先后举手高呼:“北上太原!保卫圣后!”
所有的义军首领都纷纷坦胸露膀,高举手臂:“北上太原!保卫圣后!”
声音之大,几乎将木楼大厅的顶子给掀喽,惹得外面的岗哨不时探头探脑。
自古以来,匪寇也好,义军也罢,一旦成势,最想的还是洗白上岸,披上一身官皮,搏个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王善等河北义军,举事的因由本就是驱逐北虏、匡扶社稷。这样的行为,自然就更想得到朝廷的认可,进而收编成军。
宗泽以东京留守司名义,授予众首领官职及军队番号,这些首领们多多少少也知道,他们只能算半官方而已。纵然如此,这半官方的身份,对义军首领而言,也是弥足珍贵。而现在眼看就连这半官方的身份都要被剥夺,大半年来的辛苦卖命,就要随恩主逝去,被打回原形。众首领谁心里不憋屈?可有什么办法,头上这顶草寇的帽子,戴得太久了,一时半会又怎么摘得掉?
而这一切,却都在转眼间掉转过来,他们真的有可能拥有正式的官军身份了——而且,收纳他们的,还是亲和度极高的同属性军队——无论是天诛军,还是白马旅,最初的出身。不都是草寇么。说句诛心的话。哪怕宗泽还活着,他们也更愿意背弃东京、投向太原。
这很好对比——你宗泽大还是皇后大?建炎朝的官兵好相处,还是同样出身的天诛军好相处?
一切正如狄烈所料,祭出皇后这个“杀手锏”。对这些一心想脱“寇”入“官”。却走投无路的义军首领而言。不啻于在眼前打开了一条从天而降的金光大道。只要不是还在治疗的人,谁不拚命挤上这条道?!
收降数十万大军,听上去困难重重。但只有逮住一个绝好机会,再抓住对方弱点,搬出如山后台,开出令对方无法拒绝的价码。一切,便水到渠成。
不过,狄烈需要这些人不假,却不想让他们抱太大期望值,以免届时达不到预期希望,容易滋生愤懑,惹起无谓的事端。所以有些话他还是要说在前头:“诸位头领的拳拳报效心意,狄某很理解,也会如实呈报皇后。但有一点,希望诸位心里有数——天诛军是一支正规军,绝非乌合之众,更非草寇。诸位头领麾下的军兵,必须经过整编,汰弱存强。你们的职务,不可能再是什么统领、统制……不过我可以保证,当这些军兵重新整编成军之后,不管分到你们手里的人马多少,一定会比现在强十倍、百倍!”
王善与众头领交换了一下眼色,齐齐点头,拱手致礼:“既入天诛军,便当遵循军令,重编成军,此亦为我等多年夙愿。”
事情出奇的顺利,接下来,就是商讨如何脱离东京,北上太原的具体方案了。说实在的,几十万人撤离东京,北上太原,这才是一场真正的挑战,可谓困难重重。试想,连狄烈这一支全副武装的士兵,都没法走陆路来东京。如此之众的流民,又怎么可能扶老携幼、搬运着坛坛罐罐,千里迢迢北上太原呢。
狄烈向侍从官赵梃招招手,后者在众首领敬畏而怪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