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5页)

柳无心在火上烤肉,云泥在一旁熬汤。味清淡,但是很醇香。

中午烈日,两个人躲在林子里,柳无心把细树枝编成帽子;每当晚霞的时候,云泥喜欢在秋千上晃,柳无心从山崖的石缝间砍断根竹子,做成笛子,试着吹。

云泥看着他摆弄,笛子发出不是特别悠扬的声音,可是她很着迷。

晚上他们睡不着的时候,清风明月,他们手拉手躺在石头上,看清澈明亮的星星。

云儿有时候喜欢往柳无心的怀里钻,有时候喜欢驱动内力在林子里跑,追逐枝叶间晃动的光影,散漫,灵动,倏忽而转变。

“柳大哥,”云泥抱着柳无心的脖子,凑在他耳旁道,“我现在自己的内力,比你助我时还充沛许多,我是不是,进步了很多?”

“嗯,还行吧。”柳无心放松四肢躺在石头上,漫不经心地应了应,无可无不可。

云泥拖长声音“啊”了一声,抓着他道,“那,若我再用功些,你能不能夸奖我。”

柳无心道,“可你不用功的时候,我也没罚你啊。”

云泥无辜道,“我哪有不用功。是你让我怡神养性,不能逼自己的。”

柳无心捏着云泥的鼻子笑,“我说让你不逼自己,可没让你偷懒贪玩啊。有点小成就就要人夸,真要想教训你,早就该打板子了。”

云泥笑着往他怀里窝,柳无心拥着她,身体顿了一下,云泥狐疑地望向他,柳无心道,“有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里,柳无心的观点,貌似杂糅了老庄的某些思想,其实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观点,也是儒家所提倡的,把握今生的思想。未卜来世,不寻求彼岸世界的幸福,看重此岸今生的现实世界。毫无罪孽感的存在,欢享生命,中国人从来不承认什么“原罪”,人生来就要好好活着,或者延长生命的长度(道家),或者追求生命的意义(儒家),我们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痛苦,是教人用智慧采取规避的态度,不可免,则顺之,还有一种塞翁失马的辩证与豁达。刚烈一点的,舍生取义,追求道德的完美与名声的不朽。中国人不是很相信天堂上帝那些很遥远的东西。我简单地唠叨几句,这事情要是说起来,要写整整一本书去。

中国的佛教,与本土思想能完美结合,大大不同于印度。佛的最好境界,在中国,尤其是禅宗,往往是归于现世生活,而不是往生成佛。诸如,悟者为如来,不悟者为凡夫。吃着同样的饭,做着同样的事,因为思想领悟不同,态度各异,就形成人与佛的差别。悟道三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个阶段,不过就是用一种新的态度重新观照我们的人生,而这种态度,让我们豁达,欢喜,幸福,快乐。

让我们的今生,活得更好,这个命题朴素,却很艰难。那个佛经故事,原来也看过,没怎么以为然,后来看《天子谋》,就突然被三土激发得热泪盈眶。人生是场大破败,人经营的不过是小圆满。只是,人是应该看重那场大破败呢,还是欢享那点小圆满?

换个更搞笑点的说法,话说,我这人一向缺乏幽默感,今天也东施效颦幽默幽默。或许所谓人生,不是我们摘下了手边的浆果品出甘甜,而是我们摘了浆果,咬了一口,发现它很酸,而且上面,还有一条被咬断的虫子~

呵呵,好笑吗?

呃,在下学识浅薄,一时兴起,我姑妄说之,各位就姑妄听之,有错误之处,一笑了之,自动更正~嘿嘿,鞠躬下~

第六十二章 不识故人面

花临泾见到洛云泥的时候,云泥素衣散发,正并肩和柳无心坐在洛水泮看星星。

他们并坐相偎,十指相牵,背后波光水漾,竟似神仙般幽游恬畅。

花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