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筛辏�衷诠�瞥谢�踔�啵�苛诒拼Γ�缬昶�。��也俑辏�匠量捎恰N掖笞芡骋怨�椅�兀�⑹履�耍�幌О淞钭镆眩�废��福�煜挛���松窆擦隆V罟��钍奔瑁��浅錾剑��舜缶郑�晕坎陨��帕钪�拢�『M�眨�浇��仍溉稳案娴崆�钊耍�ǖ贬θ换谖颍��粽交觯�环臣妆�V劣诒>臣�裰�穑��礁�绷ξ�H危�檬汊勰钜病!庇纱说缥目梢钥闯觯�词乖诘壑迫∠�螅�逵谠�耐�Γ�治�饺远栽�侔阆酌摹�
然而此时,袁世凯的在位问题,已成为全国人民所关注的时政焦点,也是南北和谈争执的焦点。5月8日,各倒袁独立省份的军人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宣布“指挥全国军政”,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养痈蓄疽,实为乱基。愿国人速以决心,再接再厉,扑杀此獠,以绝乱种。”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除恶务尽”,指出“保持民国,不徒以去袁为毕事”,“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这些充分说明南方军政府是否认袁世凯的总统资格,坚持袁必须退位的。而北方则以冯国璋等为代表主张仍保留袁的总统名位。如4月17日,冯国璋和张勋就提出“调和时局,承认袁仍为大总统”的主张。4月25日,冯国璋又通电北方各省,主张先议定解决时局办法,作为南北和议的依据,于是便有北方未独立各省代表23人参加的南京会议。
二、媚袁固位 肆允袁氏称帝(5)
南京会议名义上是在讨论袁世凯撤销帝制后的政局,实际上则是冯国璋联合张勋、倪嗣冲发起的为发展自己的第三势力的动员会,然张勋、倪嗣冲又各有异图(一个阴谋复辟;一个致力于匡复洪宪王朝),所以会议的命运自然不言而喻。
扼守江苏的冯国璋,在洪宪帝制时期的角色,与二次革命时期的黎元洪颇为类似,都具有关键性地位。黎元洪支持袁世凯,有助于袁制胜国民党;冯国璋消极反袁,则促成帝制失败。最初,护国军曾经运动冯国璋起兵讨袁,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冯拥有雄厚的兵力,权倾一时。
阎锡山是很注重实力的。他看到,冯国璋实力雄厚,于是在来往举止上均顺冯而行。当他接获冯、张4月17日发出以“拥袁”为条件的调停时局办法后,即于4月20日复电,表示赞同:
巧电敬悉。承示所拟办法大纲八条,力息纷争,奠安全局,硕画卓议,极表赞同。我公中流砥柱,挽回危运,私心佩仰,莫可名言。既得徐、段、黎、王、蔡诸公同意,南北融洽,能一致进行,以巩国家。即请我公主拟电文入告,附列贱名,无任企祷。阎锡山。
在南京会议尚处筹备时,阎锡山于5月10日复电冯、张等,同意派遣崔廷献为全权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召开之初,与会代表多数主张袁世凯退位,但是坚决拥袁的倪嗣冲,竟然亲率卫队赴南京示威,致使主袁退位的言论立趋弱萎。在第二次会议(19日)上,崔廷献代表阎锡山,向与会者说明山西对时局问题所遵行的原则是:一、保持地方治安;二、服从南京会议公决办法。 会议进行时,由于三巨头冯、张、倪在袁退位问题上意见不一,于是于24日通电未独立各省,请就是否“降顺南省,斥逐元首”与“固结团体,挽留元首”两种立场,择一表态。阎锡山见此电文后于25日复电,表示“固结团体,挽留元首,拘定宗旨,始终不移。已电知敝处代表崔廷献,坚守此意,绝无游移”。 就在南北双方各省为袁世凯在位问题激烈争论的时候,袁世凯因焦劳羞愤,已病入膏肓,及至听说川湘独立,更怒不可遏,加重病情,遂在6月6日死去。在位问题终获自然解决。
从袁世凯酝酿帝制,到帝制自为,再到撤销帝制,复到饮骂死去的近一年时间里,阎锡山基本采取了肆允的态度。那么他为何采取如是态度?阎在《早年*》中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