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3/4页)
不同的建筑特色,比如潘墩的青砖黑瓦飞檐式的斗角建筑,董家湾的夯土白墙黑瓦建筑样式,但像史家庄这么大器、这么别致、这么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这一带还真是凤毛麟角,这是跟当地出的人才是有关系的。毕竟史家庄在这一带是大户大姓,好像是哪个朝代出了大官的,就从那遗留下来的带孔的石板和石墩就能看出来。
就说说前面老蔡结婚迎亲时提到的那村口的水塘吧,不是每天清晨有很多媳妇姑娘在那水塘边洗衣服么,那水塘边沿伸出去的那一排石板,其实一开始他不是用来洗衣服的,因为那每块石板的前面有一个大圆孔,蔡书舟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统一的石板呢,后来听那些老星说,那些石板是过去那些官员用来拴马的马桩,看来能有这么多马桩,那官肯定是不会小到哪去,既然有出过大官,那史家庄出现这么经典的建筑,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安徽的徽派建筑的代表宏村,不是出来过红顶商人胡雪岩么,还有那一溜的皇家赐给的牌坊,当然就更恢弘了。
当然蔡书舟印象最深的还有那带有典型人民公社特征的公共建筑了。比如进村口的一排队屋,也是对称式的建筑,从祠堂的高台一直下来,下面是一块很大的露天场地,再往前正对着是一个半弧形的大拱门,两边均匀对称的建着公家的队屋,一律的青砖黑瓦木柱,面积很大,是集体那会室内集体劳动的场所,跟赵家湾的那个打麻场性质差不多,下雨天,大家就集中在大队屋里打麻啊,脱谷子啊,打小麦啦什么的,很热闹的,还有一些半机械的农具,什么打谷机,脱米机,木风扇等,当然蔡书舟最喜欢的还是那队屋旁边一个小型的偏屋了。不为别的,因为那偏屋里放着拖拉机,泥船啊这些能动的机械,这可是蔡书舟最喜欢调皮捣蛋的东东了。只要那些机械停在那,蔡书舟就会摸过去爬上驾驶室,呜呜的模仿开着机械,俨然一个小拖拉机手,很是威风。
不过那个放拖拉机的小屋子终究是有人管的了,主人好像是叫做老骑的,这个老骑就住在蔡书舟外婆家对面,因为是隔壁邻居,而且蔡书舟是寄住在这边的,所以也就对蔡书舟的调皮捣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大计较了,蔡书舟也就越发胆大,今天下一个螺丝,明天搞一下油箱,惹得那个老骑终归是大为光火,终于是经常告上状来的。
2 外婆家的童年(下)
外婆家的童年确实是有太多的回忆,不过还是以夏天和冬天发生的事情印象最为深刻。就说那夏天吧,一个是夏天的双抢,是最为热闹的季节,男女老少都忙活着,孩子们这个时候也是最为自由和兴奋,因为大家都忙,没人管了,当然就会玩的疯一点,还有就是天气热,游泳玩水当然也是最主要的主旋律。
“双抢”来临的时候,正值暑假之时,蔡书舟上学的舅舅们这个时候放假回家就可以大显身手,虽然算不上主劳力,但还是可以算一部分工分的。蔡书舟这个时候就可以跟着舅舅们的屁股后面到处乱串,凑些热闹的了。但最多的还是跟着外婆一起在村里的大屋场里翻晒谷物豆子什么的,故事可就多了。
先说说那村子的大屋场吧。史家庄由于是一个很讲究的追求对称建筑美学的大庄子,所以连那大屋场也是对称型的,沿着祠堂下来的中轴线为中心,两边对称的建着两个带围墙的大屋场,中间从半圆拱门进来是一块空地,空地两边挨着那长排的队屋用水泥铺了两块很大的平场子,用土砖围墙围起来,两边各有一个别致的拱形木门,那么这种建筑在当时主要是做什么的呢?
这当然是当时集体时搞人民公社的建筑了,每个村子都有的,只是其他的村子规模没这么大。主要是用来翻晒集体的谷物等农作物的,砌上围墙当然是为了防止鸡鸭鹅屯猪牛啊等家禽家畜进去吃粮食的了。别看这么两个大晒场以及那些土围墙,那都是蔡书舟小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