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3/4页)

前提是国家组织之外行动空间的产生以及社会力量的增长。改革开放是决定性的推动因素;改革导致了国家—社会的分离。自1979年以来;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国家组织从农村中退出;是社会力量增长的第一步。在“*”期间;国家控制能力的失败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表现为农产品和日常必需品供给状况的恶化。首先在贫困地区;然后在全国;广大农民自发地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当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家庭经营刺激了产量的提高并进而较快地改善了城市供应状况时;它在全国范围内就作为“农业改革”的纲领建立起来。就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是社会分化。集体工作组织的解散表明;家庭经营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在农业领域;大量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不能进入国有企业就业;个体户即作为独立的商人或手工业者成为唯一的出路。估计有~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他们进入个体领域和城市。农村手工业者、小商人和流动摊贩填补了服务业的空白;成为城市便宜的劳动力;同时成为形成和快速发展的私人经济领域的主体部分。该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终于得到中国高层政治领导的承认;并成为市场经济结构的基础。目前;90%以上的企业和大约50%的就业者主要在这个经济领域;他们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发展导致了企业家群体的产生;他们不仅具有经济自主性;而且在政治上不断要求进步。200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终于允许私人企业家入党。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和个体户发生了分化;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与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也促进了职业阶层的形成;由此产生了城市中产阶层群体。技术人员和学者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二是社会和地区差距增加。社会分化造成了改革中新的受损群体;也导致社会福利下降、地区差距增大和影子市场的复苏;测度收入不平等的吉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达到5;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增加。同时;1999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声明对重视权利保护和权利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家—社会的复杂关系不是借助于单纯的政治路线;而是要求连续性和权利保障。由此;政治领导人致力于权利保护和社会关系的法律化。政府不再掩盖以往法律改革很少加强公民权利、而更多地扩大国家权力的事实。但是;在公开讨论基础上进行的法律改革形成了新的权利意识;导致更多权利冲突的解决。尽管自建独立的工会是非法的;但它促进了律师协会、公民利益集团和消费者利益保护组织的建立。

三是中国共产党从阶级代表的党转向全民代表的党。政府越来越不能控制经济和社会过程的分化;这个过程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导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下降。党和国家越来越多地重视政治经济的框架条件和宏观环境的调控;其发展趋向是最小国家而不是控制一切的最大国家。新的社会团体和利益的形成要求相应的组织和协会;因为国家只能作为利益平衡的组织;党代表不同社会力量的利益;而不是只代表某一阶级的利益。“*”说明党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党转变为全民的党;但具体的利益代表由职业的、专业的和社会的协会或团体承担。这些组织的独立性是不确定的;党仍然是唯一领导;只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协商谈判过程的范围大大扩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公民社会:现在与未来(6)

改革导致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地区差距的增加;也促使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此外;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催生出许多新的利益集团与组织;它们的存在同样是中国公民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