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5页)

下去吗?像从前?”

我:“那当然。家是凝视整个世界的基点,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思想就会风雨飘摇。”

森:“你忘了我们的约定了?去旅行!”

我:“可那也是偶然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旅行。森,你是不是不喜欢这个家?”

森:“哪儿的话!我跟你一样喜欢生活在细腻而安静的微观世界里,可我还是跟你有区别。我是水里的一条鱼,喜欢游动。你却是一只螃蟹,蜗居在水底的洞穴里。我要用我的畅游把你带出洞穴。”

森说着把我拉到窗口:“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我:“从家的窗口透视出去的世界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家太贴近我们,太过清晰了。”

森:“往远处看,尽量往远处看。你看见什么了?”

我:“什么也没看见。”

森:“虽然你没看见,可它们依然存在。”

我:“它们是什么?”

森:“当你为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忧郁时,就在同一个平面上,遥远的伊斯坦布尔正阳光明媚,人们坐在蔚蓝的海峡边吹风、晒太阳;遥远的巴黎街头,时髦的女郎正敞开衣襟,潇洒走在香榭丽舍大街缤纷的色彩中……于是你那件事就会显得如此渺小而相对。只要你挪动双腿,走到他乡异域,忧郁便会烟消云散。”

我:“可这一挪动代价却不小。”

森:“你不要问代价,只问你愿不愿意挪动。”

我:“森,我们的生活背景不同,你跑过半个地球了,可我一直呆在家里,在室内静思的人看遥远的世界有莫名的惧怕……” 。 想看书来

世界从家的窗口涌现(11)

森:“惧怕是你在幽静中想出来的,因为人在幽静中思考时神经特别纤细。真去了异域他乡你就不怕了。你再看,再向远处看……就在同一个平面上,遥远的非洲黑人贫穷、苦难、不幸,在我们看来应该痛不欲生。可他们同样有阳光下的微笑,同样有虔诚的宗教,同样有服饰繁复的时尚,同样有生儿育女的意志。你不想去看一看吗?”

我:“他们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欢乐来自对地域文化的单纯确信。所谓烦恼和痛苦,许多时候是跟外在世界凌乱的价值观念碰撞中招致的。单纯的确信,即使在荒漠中也能找到生命的甘泉。”我不禁顺着森的述说思考起来。

森:“对,你就这样想。我们一边漫游一边聊叙,好吗?”

我尽量往远处看,照着森的思路模仿着:“好的。就在同一个平面上,沙漠里的骆驼步伐古老而单调。如果我的生命也有这样的韧性和秩序,我便不需要上帝的照拂。”

森也接着我的话:“上帝一般照顾脆弱而无序的心灵,它们迷失在当下的生存环境中,意志的涣散使他们扰乱了当前的时空,上帝帮助他们重建恒定的生命秩序。”

我被森引导着,渐入佳境:“就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世界是如此千差万别地不平衡,以至于我们只要转换一下地域,就能领悟到生死的真谛。”

森也被我感染了:“就在同一个平面上,从都市走到荒原,又使我们领悟到宗教的真谛。我们无须蜗居在现代都市中不断咏习宗教典籍,只要转换一下时空走到大自然,就能跟神灵不期然而遇。”

我感叹起来:“原来家的窗口把世界凝聚在方寸之内。每一扇窗口望出去,都是世界文化的模糊缩影。”

森:“不。是世界文化抽象地涌进每一扇家的窗口。家的窗口,是站在一个基点上对世界文化的模糊辐射。所以嘛,站在家的窗口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我:“是的。从这窗口望出去,就在同一个平面上,远远近近的世界与我们同在。”

森:“闭上你的眼睛,设想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