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3/4页)
度张扬的要素,与此要素相敌对的自然就是死亡,在死亡面前,一切原有的不如意与隔阂都消失了,但死亡的力量却是如此强大,战胜它同样也需要勇气,于是我们看到了友情与亲情所产生的巨大无比的可歌可泣的勇气。平凡人的力量就在这个时候以一种情的身份出现了。
至于影片如何触动人心如何在细节处令观众感到心酸心痛,这一点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几乎是一个套路问题,而且是屡战屡胜的,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当然影片也同样涉及了更多的关系,比如通过那个海军陆战队员表现出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再比如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则通过无休止的新闻背景分析也略作了交代。还有诸如陌生人在危难时的相互救助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灾难片不可或缺的,但影片最主要的还是放在了亲情与友情上。
以亲情与友情为表现点,揭示出生命的价值,这是斯通导演通过影片似乎要反应的主题,一个生命的主题,一个沉重得令人在观影时多少产生透不过气来的主题。所以,当我们只能看到普通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的苍白时,我们会为生命的渺小而感叹,但当我们同样看到了普通人在通过各种方式相互救援的时候,我们又会为那些维持生命的力量而感到自豪,因为这些力量也许是我们独有的,是我们人类的表达方式,恐怕这就是人性吧!
韩兮
2006…11…27于通州
《乱战》:不要为结尾考虑
这部影片宣传所用的喙头远比影片情节更加丰富。
比北美更早放映,这种情况在商品社会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笔者基本持否定态度。
第二个喙头是在中国征集北美的结尾,其实看过本片的人都知道,这种征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影片已经揭示出了最后的罪犯到底是谁,只是让观众给一个审判的权力,这种陪审团的角色已经与智商想象力无关了,剩下的只是道德以及是否留个商业续集的决策权。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本片的悬疑色彩,说句实在话,笔者在看到小屋爆炸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康纳斯没有死了,这个人很有可能是最后的罪犯。其实说明这一点不在于夸耀自己多么明智,而是要说明本片的普通性。
这涉及到一个观影习惯,当康纳斯打倒对手的时候,下一个镜头便接在了全景的爆炸场面上,以好莱坞的镜头语言,爆炸与康纳斯应该处于同一个镜头之中,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康纳斯并没有受到爆炸的袭击。更主要的是,在运出尸体的时候,一个特写的警徽将一切都暴露了,大凡是这种特写一定是有用的,康纳斯若死了,那么这特写肯定没有必要,他没有死,这个特写才会承载着此地无银的重任。
说了这个疑点的破解,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本片的手法极其普通,任何一个有些观影经验的人都可以猜出来,这便是好莱坞最常规的手法。
其实,抛开镜头中的暗示不说,故事本身虽然混乱,但事实上也不难理解的,说到悬念,虽然不乏精彩之处,但最终还是极普通的商业警匪片,比起《洛城机密》《非常嫌疑犯》等片显然要逊色不少。
影片开头,一个完全以暴力抢劫银行的案件将正邪双方的人推上了风口浪尖。这种对峙几乎一直延续到影片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中。不得不承认,影片在这前一个小时的过程中,不但表现出警匪之时的对峙,也体显出康纳斯与助手德克之间的关系,让人很容易以为这又是一部美国常见的那种老少配警匪片。
康纳斯显然是一个经验极其老道的警探,他做事果敢,而且嫉恶如仇。但德克则多少有些学生气,他仔细地分析着劫匪的说话习惯,这令康纳斯不以为意,不但嘲讽了德克,还支付了吃饭的钱。这是一个极其细小的情节,但这个情节的设置可以说是本片最为出彩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