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5页)
鱼,立刻在船头烹而食之,才能膏润芳鲜,尽善尽美。清代康熙、乾隆
巡幸江南,品尝过出水船鲥后,还有御制诗遍示臣下呢!根据江宁府
志记载:“鱼之美者鲥鱼,四月初,郭公鸟鸣,捕者以此候之。”我们到焦
山正是四月初间,新柳乍剪,柳花串串。据有经验的老渔户说,早年郭
公鸟鸣,不出三天,就有大队鲥鱼出现,近年郭公鸟日渐稀少,每年柳
花开时,焦山附近,就有大群鲥鱼游来。焦山定慧寺的僧侣们说,那些
鲥鱼都是来朝山的,在朝山的前三天,有成千累万的小黑虫在江面飞
翔,最后全浮在水面,让鲥鱼饱啖,当地人称这种小虫为“鲥鱼粮”,只
有吃过鲥鱼粮的鱼,才会脂丰肉嫩,渔人们屡试不爽。我们船泊焦山
脚下,鱼群正是饱啖之后,尚未回游,庖人就在船头用炭火清蒸供馔
了,等到登盘荐餐,果然银鲥细骨,表里莹然,隽腻甘腴,风味清妙,与
在宁沪扬镇所吃鲥鱼迥然不同。大家在江上吃过这次船鲥,虽然劳师
动众,没有一位不说值得的。
鲥鱼精华全在鳞下脂肪,因此烹制鲥鱼和烹制其他鱼类不同,洗
涤干净,不先去鳞,要到吃的时候,先哜啜鳞片上脂肪,然后再吃鱼肉。
鲥鱼知道鳞是它的宝贝.,也特别爱护,鳞一挂网,恐怕伤鳞,即不复动。
同去吃船鲥的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对吃鲥鱼最有砑究,他说:“鲥鱼
只宜清蒸,红烧油煎,鳞脂全失,膏肪荡然。网获鲜鲥,挖去肠胆,用布
拭去血水,以花椒、砂仁擂碎,加入花雕、葱丝、姜米后,盖上几片‘蒋
腿’,不用生抽、盐花,放在陶器内上锅蒸熟,自然擎盘散馥,明透鲜
美。”善食者之言,当然是经验之谈。
陈含光先生介弟笙友,知道鲥鱼的故事最多,大家饱啖鲥鱼之后,
在船头瀹茗,他讲了一则鲥鱼的故事,非常有趣。他说:“有一位镇江
姑娘嫁到南京,三日入厨下,调羹奉姑的时候,正赶上鲥鱼上市。新媳
妇人厨,大嫂小姑都想看看她的手段如何,于是特地买了一尾鲥鱼,考
一考新媳妇,谁知新媳妇拿起厨刀,毫不犹豫,三下五除二,把一条鲥
鱼鳞片,全都刮掉,姑嫂们一看,以为她是外行,也不说破,单等上饭桌
看笑话。:谁知一艋鲥鱼端卜来,虽无鳞片,可是比不去鳞的鲥鱼,还要
腴美j饭后细细跟新媳妇讨教,才知人家从小生长在江边,每年春木
都有大队鲥鱼游来,耳濡曰染,自然成r烹调鲥鱼高手一她们认为鱼
不去鳞,总欠美观,而鲥鱼之美,厥在鳞脂,于是把刮下鳞片,用针线联
串起来,吊在锅盅里面,蒸鱼的时候,水汽翻腾,鳞脂渐次溶解,完全滴
落鱼身I卜.鳞上脂肪点滴不剩,比带鳞鲥鱼还要鲜美,又免去剔鳞之
烦,从此姑嫂才不敢小看这位乡姑出身的媳妇一”
民国初年,交通只有舟车,而尤飞机,冷藏设备又没有现在完美,
无论如何用舟车辗转,在平津吃到的鲥鱼,虽无异味,可是风味全失。、
记得比竹村人徐世昌做大总统时,在怀仁堂天然冰镇,大宴群臣,请吃
鲥鱼,筵开儿卜桌,鲥鱼当然难保全都新鲜。他有一位乡气十足的贴
身近侍,等夜阑人散,以为残膏冷炙,可是大夫燕食,珍味悛余,必然仍
叮大快朵颐。谁知吃了一}1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