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3/4页)
转型的推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在走出战争年代形成的军事经验天地,步入现代化的理性统治与治理的格局。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过程中,领导干部选拔的公共化、公开化、制度化,已经成为检验执政党形态转变的重要指标。这其实就是一个原来较为封闭化的权力体系向较为开放的权力体系的转变,也就是一个执政党与社会各界分享权力的转变。革命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区别,其实就是一个权力的独大诉求与一个权力的共同执掌的差异问题。公选的进行,说明了执政党对于权力分享理念的接受和实践。这是一个向成熟的现代政治组织积极的转变,它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希望之光。况且,现代化是一个急需人才、尤其是急需高级领导干部人才的社会变迁过程。开放权力,其实也就是解决人才匮乏之道。因为,一个需要人才的社会,就会促使人才的诞生、促使人才的成长、促使人才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在这样的氛围中,公选的选拔人才,尤其是对领导干部人才的选拔,就不会有参与者缺乏之感,人才辈出就会成为一个令人欣慰的现实。
任剑涛,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国策》丛书。
。 想看书来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
陈 玉 刚
软实力(soft power)已越来越成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用此概念的发明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的话来讲,软实力是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许多国家都已充分认识到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战略和具体措施。对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一任务尤其重要。许多学者都对此指出,软实力和硬实力(hard power)建设不协调的问题不只是存在于美国,中国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在经济实力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软实力的跟进还远远落在后面。
当然,事实并没有如此悲观。据美国的权威调查机构皮尤调查中心2006年6月13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此前一年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在海外的形象继续恶化,而中国的国际形象继续好于美国。这项调查在当年3月31日到5月14日之间进行,调查范围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埃及、巴基斯坦、约旦、土耳其、尼日利亚、日本、印度和中国等15个国家,共随机抽取了近17万个样本。15国民众分别对中、美、德、法、日五国的形象进行了评估。与2005年相比,大多数被调查国家对美国的正面评价都出现下跌,对美国抱有好感的西班牙人从41%猛跌到23%,俄罗斯人从52%跌到43%,约旦从21%跌到15%,土耳其从23%跌到12%,印度从71%下跌到56%。在接受调查的15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软实力在不断上升。但一方面,国际形象仅仅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软实力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在这个调研中,国际形象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一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而根据奈的分析,外交政策仅仅是软实力三种主要来源的一种。另一方面,国际形象的提高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找到了软实力建设的正确战略和措施。在进一步的国际发展与合作上,我们更要高度重视自身全面综合的软实力建设。本文拟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审视软实力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厘清软实力概念的真实意义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如何长远地建设软实力提出一些思考。
全球化与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国际关系发展相互依存度的日益加深有关。约瑟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