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考叔说:“掘地直到见泉水,建一地下室,先迎姜夫人在地下室居住,告诉她主公想念母亲之情,她是会答应的。主公在地下室中见母亲,没有违背‘黄泉’之誓,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庄公大喜,命令考叔招募壮士五百人,于曲洧牛脾山下,掘地深十余丈,泉水涌出,在此修建地下室。
地下室修好以后,颖考叔来见姜氏夫人,告诉他庄公思念母亲之情,邀请她前往地下室相见。郑庄公与母亲和好如初,留下了一段流芳千古的孝子美名。
颖考叔巧妙的运用了类推之法,解开了郑庄公心理的难题,简直把鬼谷子的纵横学说运用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平,学问也不错。在他70 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 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 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 想看书来
第二节:象比
第二节:象比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笔者字面理解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别人说话叫做动。自己沉默叫做静。
因其言,听其辞。
根据听对方说话的内容,分析他言词的内涵。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如果有和自己的预谋不相吻合的地方,不能穷追不舍,要采用反向思维的方法进行推理,必然可以得出正确的判断。
言有象,事有比;
语言有表象,事物有类比;
其有象比,以观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