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3/4页)

下断琴翘风足,波中濯锦散鸥群,子规夜夜啼巴蜀,不并吴乡楚国闻’,推测薛涛坟应在望江流东面金江之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薛涛晚年生活在城西浣花溪。按照常理推断死后也应葬在城西一带。由于没有明文记载,当然也不排除葬在城东的可能。”

“我记得晚清诗人陈矩在《洪度集》说过:‘墓去井里许,在民舍旁’,李淑熏的《记薛涛坟》也有记载:‘江楼南去二三里,荒陇犹留土一抔’,应该说薛涛墓距薛涛井最多二三里之远。”艾蕾像在做考证。

任洁说:“朱总和艾主任都是我的老师,你们说这些,我过去很少听说过,不过,我在大学念书时,曾经听我们老师讲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距公园不远的地方曾有薛涛墓并题有墓碑,只可惜毁于十年动乱之中,踪迹全无。”

“真是可惜,这人为的破坏,为我们后人破解薛涛墓之谜留下了无穷的遗憾。走,我们不再做考证了,去买薛涛笺吧!”艾蕾和朱一民都感到很惋惜。

公园门口有一间较为宽敞的门面,里面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版本的与元稹、薛涛以及韦皋有关的传记、书法、故事新编等书籍、画册,各种材质的首饰、玩物、文房四宝、折扇、羽扇、玉器,玲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而最显眼和养眼的还是各种各样的薛涛笺,无论横式的还是竖式的,制作的十分精美,稍大稍宽挂在货架的隔条上和货架之间的墙上,正宗的书笺都整整齐齐地摆在货架上最显眼的位置。

除这个门面以外,公园的小广场上还有好几个纪念品售货亭,广场上无数打扮入时的妇女和一些老太婆,手提篮子,不停地向游客兜售彩笺和纪念品,这些彩笺或纪念品无论是花色和质量,都跟门面和售货亭里的差不多,只是门面内的价格要高一点儿。这让艾蕾她们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究竟在哪里买为好。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六章、小篙能撑大船

最后还是任洁拿了注意,她说:“门面里的贵,篮子里的不可靠,干脆去售货亭买要不要得?”

艾蕾和朱一民都说这个主意好,就去售货亭。

在距公园大门不远的纪念品售货厅里,薛涛笺摆满了正中的货架。其中有一笺上写着:薛涛,唐代女诗人。善制诗笺。蜀中产纸甚佳,制以为笺,早有盛名,杜甫已有“蜀笺染翰光”诗句,这句诗是为高适而言,高适时在蜀西为官。浣花溪自来就是产笺之地,屡见于历史记载,唐末韦庄有《乞彩笺歌》也说:“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阁深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就是指薛涛在浣花溪制笺。明何宇度《益部谈资》说“蜀笺古已有名,至唐而后盛,至薛涛而后精。”明哲学诠《蜀中名胜记》及万历刻本“薛涛小传”都说薛涛侨居百花潭,东制深红小彩笺。据《唐音要生》载:诗笺始薛涛,涛好制小诗,惜纸长剩,命匠狭小之,时谓便,因行用。其笺染演作十色,故诗家有十样变笺之语。

看完这笺上的说明,艾蕾说:“这笺确实好看。朱总,你准备买几扎给夫人或好朋友带回去吗?”

“不仅仅是好看,而且确实有读头。我想现在这花花世界,一帧小笺的确算不了啥,但在薛涛那个时代,就是件了不起的事了。我夫人是学工科的,不爱好这些,可我自己还是要买一些回去的。”朱一民笑了笑,“我从书上看到,在浣花溪,浇花人造十色彩笺,也是为了好看,薛涛觉得过于宽大,她另模新样,用小幅松花纸,在笺上题诗,这就不仅仅是好看了,而且成了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美丽漂亮的工具了。这种花笺古已有名,到了唐代开始盛行,薛涛去花笺之精华制成诗笺,使之更为精巧。”朱一民意犹未尽。

“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