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5页)

性的飞翔。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区分不同的情感感受而把情感大概分为:亲情、友情、爱情、同情;博爱之情。因为前三者是在交往中产生的稳固的对象情感(亲情还具有先天性);而后两者;你只有主动的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才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且对象具有不确定的泛泛性;(既对象有可选择的广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三者为相对静态情感;后两者为动态情感。

运动能带来无限的偶然性;而静止似乎却带来一种必然;(在这里;运动和静止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实际上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形成时也是动态的;只是我们整体的看其对象稳固和情感持久的特征后;而定义为相对于同情、博爱之情等这些对象的无固定、情感的随机特征而言的。)

那么让我们看一下非主流在这些情感上的表现吧;经过我的访问调查发现:8位非主流有7位仍未谈女朋友;在我谈及这方面的情感时;他们几乎都是淡淡一笑说:“还没到时候”。我说:“怎么会呢?咱兄弟长的也不差;况且也取得了大家的承认…”这时他们又都是向我解释自己做的是如此不够;什么做了那么久都没完成;虽然夜以继日的做着…。我又问他们去年过年是否回家;他们当中有五个都未回家;真是不感想!大学生往往在开始大学生活不久都会或多或少的想家;头年过年也是必回家的;他们难道早把亲情看淡?!可每到此时他们都表情沉重发一个相似的感慨:“想家啊!可没办法…”他们向我说了半天给我的感受是他们太对不起自己了;委屈了自己!似乎只有对得起自己他们才会满足。难道他们只有充分的挖掘出自身蕴藏的价值才会觉得生活的正常???

据此;我们可以搭建一个小小的构建:假设他们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忘却了或者说看淡了一些其它方面的情感。这样是否合理呢?比如有些男男女女们谈恋爱而冷落了周围的朋友甚至是父母;这是成立的。那么;非主流就是因为太在意自己而淡了外在的事物也是成立的。我们暂且把他们的这种专注于自己的情感称为“自爱情感”。有些人会把过分看重自己的人称为“自恋狂”这当然是针对过分看中自己的外表或其它肤浅的东西的人而言的;是低层次的自我关注;不是我们这里谈的具有“自爱情感”的人。

我们可以判定;非主流有过重的自爱心理;或者说相对于主流和逆流有过重的自我关注倾向。

当然这种自爱是以充分彰显自我价值、自我潜力给世人为外在表现形式的。

前面裂变开头有一幅图;寓意个人在四个阶段的求学生涯中不能破壳的悲哀………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种类的鸟蛋;………有着各自鸟类的天赋、才能、天性;但是如果我们在有效的时间内不能破壳(意思就是不能自我觉省)将会被社会机器制作成同中高蛋白岩石!

这些高蛋白岩石如煤一样又为社会机器的运转提供能量。

因此只有苏醒了;才有可能冲破鸟壳;落在高蛋白岩石山上(寓意人类的上层建筑………精神层次);练习飞翔的本领;等待一天飞向蓝天;获得自我的真正自由!

如果一个人不能像睡在蛋壳里的鸟蛋早日苏醒则不能产生破壳的冲动;只有苏醒了感到压抑、憋气了;才会不顾一切的要撞破鸟壳!

这里的鸟的苏醒就是人的自省; 可见人如果要获得自我的价值必须首先做到自省。

在中国有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善恶只在一念间”;它与“君子和小人只在一念间”有些相通;那么是不是自省也是一念间的事情?即无须过多的琢磨;到时候了一个电闪便恍然大悟、得道成仙?我们平时睡觉时别人一碰就醒了;很简单;那么自我价值的苏醒是否有如此简单的步骤?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前提条件是:一见事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立足在因果循环的高度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