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页)
,应该如下所说,如此去安住菩提心,不令忘失;如此去降伏妄想心,令它不再生起。大家闻言非常的高兴,都期待地说是的,佛陀!你快点说吧,我们大家都很想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幸福的源泉在何处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三品讲的是佛的人生观和幸福观。人生,自有酸甜苦辣,就好像调色板。人生,多姿多彩,就好像一部连续剧,从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总之,人生需要色彩才会精彩!而苦就是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吃苦中苦,难成人上人。苦造就了无数有深度的灵魂,并引导有志者最终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人生苦不苦?人生很苦,说不苦是假的。因为甜总是那么短暂,而苦似乎永无尽头。穷有穷的苦,富有富的累。就说普通人吧,做小孩时,学习不好被老师批评,个头没人家高被人欺负。长大点又嫌钱太少,赚不到钱被人看不起,找不到女朋友。成了家,有孩子老婆要养活,还有父母要孝敬,有领导要把结。整天忙得团团转,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老了一身病,什么都干不了,还要受人的白眼。这些生老病死之苦,酒色财气之欲着实把人折磨的不轻。为什么会这样,人生难道真是苦海吗?应该怎么做才能跳出苦海呢?这些答案都在第三品中。
很多人觉得,跳出苦海的办法就是出家。这几年名人出家的事情发生的不少。有演林黛玉的名演员,有唱《青藏高原》的名歌星等等,凡人中的更是不计其数。难道“佛前古灯,天天念经”就是脱离苦海的唯一办法吗?如果天下人都出了家,这个社会还怎么运转?这都是问题。所以我看不尽然。如果你看懂了《金刚经》,那么你就会明白,在社会中,在生活中,同样可以跳出苦海,立地成佛。但你首先要做到降服其心。万苦从心而生,万福从心而来。福至心灵,心是人生之苦的根源,同样也是幸福源泉之所在。一个人如果降服心中的妄念,就算身在地狱也会觉得幸福快乐,一个人如果妄念太多,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也会觉得痛苦难受。但是话又说回来,出家人也是很好的,佛需要有人供养。有人愿意用一生来侍奉佛祖,为佛教事业献身,当然是难能可贵的!但那和出家寻求解脱的人是不同的。我只是说,不出家,同样可以一心向佛,在尘世同样能够得到解脱。
要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就必须看佛是怎么普渡众生,帮助众生找到幸福源泉的。佛陀告诉须菩提,诸菩萨及众生应当如此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同生命形态的胎生如人兽类,卵生如鸡鸭类,湿生鱼虾类、化生如细菌类,以至一草一木,一石一山;有色身如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各种苦的聚集的人。无色身如看破世间愁苦,脱离人生苦海的人,有心思想念的、无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无想的众生等,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了断一切苦烦,渡过生死苦海,到达不生不死的幸福彼岸。
这就是佛的人生观,大家看佛多么伟大!我们平常骂人时,说人猪狗不如,又说人狼心狗肺,但是在佛的眼中,众生平等,万物同类。鹰饿了,佛把自己的肉割掉喂它,这是佛对众生平等的实践。人并不比万物高贵半分!佛不但要解人类之苦,还要解万物之苦。说到这里,不禁对佛的胸怀佩服的五体投地。佛为何要这么说?不明白的人,会说这真是越看越离主题十万八千里,你说了半天,人生的真谛在什么地方?听不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