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2/4页)
你是安禄山族兄,安禄山若突然造反,对大人十分不利。若想洗脱嫌疑,需立刻以八百里加急快报将安禄山可能起兵造反的消息,速速飞报朝廷,让朝廷早做准备。除此之外,末将建议由我亲自率一支奇兵,穿过漠北沙漠直抵范阳首府幽州。无论安禄山有没有举兵,此举必定会打乱他的部署,为朝廷排兵布阵赢得宝贵的时间。”
安思顺脸上一阵怔忡,默然半晌方道:“安禄山造反,目前还只是揣测,而且还是任大人的一面之词。派人飞奏朝廷也就是了,贸然动兵风险实在太大。一来没有朝廷旨意,朔方军就越界袭击友军,此乃死罪;二来就算安禄山确有反意,我们集全军之力也不过六万余人,还得留兵守卫地方。而今范阳一地兵马就不下十万,劳师远袭岂不是以卵击石?”
郭子仪急忙道:“末将率兵远袭幽州,并非是要攻下范阳首府,只是意在骚扰,令叛军不敢放手南侵,为朝廷赢得宝贵时间。末将恳请大人予我一万轻骑,末将定能拖延叛军半个月。”
安思顺想了想,摇头道:“以一万兵力投入十万包围,更是白白送死。你损兵折将不要紧,若朝廷追究下来,本官岂不担着这天大的责任?为今之计,我们还是守好地方,飞骑速报朝廷,等候朝廷旨意方为上策。”郭子仪还想争辩,安思顺已抬手道,“本官主意已决,你退下吧。”
安思顺丢下众人径自回府,将郭子仪和任天翔丢在中军大帐。郭子仪呆呆地愣了半响,不禁扼腕叹息:“庸臣误国,庸臣误国啊!”
任天翔虽没带兵打过仗,却也知道郭子仪的建议确实是拖延叛军南下,为朝廷赢得时间的妙策。见左右已无他人,他凑到郭子仪跟前,悄声道:“这安大人既为安禄山族兄,将军何不起兵将之拿下,尔后率军远袭幽州。以后朝廷就算怪罪下来,也可辩解是怕安大人与叛军有勾结,所以才不得已先发制人。”郭子仪吓了一跳,急忙道:“安禄山作乱,跟安大人没有半点干洗,岂可悍然兴兵?再说安大人于我有恩,如今这非常时期,我也不能趁人之危,以下犯上。”见任天翔还想再劝,郭子仪断然道,“你别再说了,再有类似言语,末将只好以动摇军心之罪将大人扣押。朔州事务我与安大人自会处理,不知任大人下一步有何打算?”
任天翔见郭子仪主意已决,只得作罢。虽然他不屑郭子仪的迂腐,却又十分欣赏对方的忠义。尤其这次远赴范阳,见到沿途所过州府兵将懈怠,武备废弛,一旦安禄山造反,只怕无人可以抗敌。在沿途所见诸军中,唯有朔方军训练有素,战斗力不凡;在沿途所见诸将中,也唯有郭子仪有大将之才,将来平叛的重任肯定要落到此人身上。加上他又是自己和杜刚、任侠的救命恩人,所以任天翔想了想,正色道:“我得即刻赶回长安,向圣上回报。不过在离开之前,我有一物要赠与将军,以谢将军救命之恩。”
郭子仪虽然远在边塞,却也知道任天翔是长安城有名的暴发户,他以为任天翔是要以金银珠宝为谢,忙摆手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任大人有心谢我,不如尽快赶回长安,将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尽快通知朝廷。大人请在此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哦将就送大人出城。”
任天翔没有再多言,听从郭子仪安排去馆驿休息。当天夜里,他将墨子遗作中的《九攻》默写出来,他从与郭子仪短暂接触中已看出,郭子仪是个长于进攻的将领,若将墨子所著、从未流传于世的《九攻》相赠,必能让他如虎添翼。
第二天一早,郭子仪果然亲自来送任天翔出城。在郊外分手道别之时,任天翔将写下的墨家《九攻》递到郭子仪面前,正色道:“这东西若在旁人手里,便如同废物一般,但若在将军手中,必能发挥奇效。在国家为难关头,将军或许能用得上它。”“这是什么?”郭子仪好奇地接过来,草草看了两眼,眸子中渐渐放射出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