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2/5页)

“MV的核心在哪个地方?”

“核心是内容,就是内涵。麦当娜MV的制作,并不是大场面,但是它动用了电脑的高科技,人与画面的结合、画面和音乐的结合,是一个整体。大制作并不等于只是大场面。

“MV的制作不是视觉表面的漂亮,它要跟音乐结合。麦当娜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的时候,突然就演化成了一个猎豹,很自然的,然后又变成了她跳舞。这里边创作的力量、制作的力量非常地强,这才是大制作,不光用钱,还要用脑。”

“中国的MV什么时候发展的?”

“中国的MV90年代就有人开始做,但是特别土,特别难看。在海边拍,在车里拍。而且我觉得80年代、90年代初,港台的MV也是特别难看的。”

“你在节目里播的就是MV吗?”

“播的都是MV。《非常中国》、《音乐无限》、《天籁村》,音乐节目最大的资源就是MV。每个时期只是播不同歌手的歌曲而已。但我觉得港台的MV制作在95年前后开始有发展。台湾有旷盛、林景和一些导演,做得比较多。我觉得同时期内地一些导演的作品也比较好看。95年郑钧的《回到拉萨》,去西藏拍的,拍得非常好,非常有感觉。”

“衡量好的标准是画面吗?”

“画面不是图解式的,唱到山就拍山,唱到河就拍河。MV应该是概念的东西。现在很多MV都比较有意识流的感觉。迈克·杰克逊和麦当娜的MV,可以看的你目瞪口呆。

“他们的东西就是大制作,音乐和画面的情绪特别吻合。而我们一直是图解,歌手老是想突出自己的那张脸。其实MV应该是情绪的传达而不是形象的传达。

“内地今天的很多MV,已逐步走向视觉艺术了。1997年清醒乐队的MV《永远的一天》就特别好,特别清新。主唱沈黎辉因为留学过英国,音乐有很强的英伦风格。乐队的人还做电视、做设计、做美术,整个MV非常好,从马路上走,从田园里走,有油画的色彩,很漂亮。拍的很英式化,自由自在的。”

【回放】

比较MV

大学时有一门课叫比较文学,对比同时期的中外文学名作,从时代、思想、人文、社会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比较。

我今天不谈文学,我想谈一下音乐。具体地说就是谈一谈流行音乐的载体之一——Music Video(简称MV),译名叫音乐录影带,在中国大家称之为音乐电视。民间俗称MTV,但这不是专业的说法。

其实,我不是权威,也没有资格来比较中外MV的。我只是聊一聊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充其量也只是我对一些中外MV的个人评点和观后感,一管之见而已。

良好的视觉艺术会带来许多未来感的空间塑造。音乐给人带来许多联想,而MV会表现出许多大家没想到的东西。欧美的歌曲大多富有节奏感,如R&B歌曲,本身就给人带来许多共鸣,而画面和节奏的完美结合,会让人更加流连忘返。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比较晚,要比欧美流行音乐晚几十年。但MV的发展,欧美比中国至多早十年,不过两边的距离相差甚远。

欧美的MV制作技术先进,讲究拍摄手法,注重视觉艺术,采用高科技的手法,展示音乐中无法达到的画面效果。许多MV在光、影、色的运用上出神入化,充分地展开出人意料的想象。

沃克斯小镇(6)

Madonna在1995年拍摄的《Bedtime Story》,美轮美奂,高科技手法的运用已经到了极至的程度,与音乐的结合非常完美。

这首歌一开始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通透的世界。Madonna生活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开始时简单的影调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