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2/5页)
家土司放在一起,对西藏的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纵然对此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刘湘也是有心要替王振宇办好西藏的差事,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挣个未来的富贵,所以他就欣然去了在他看来无比简陋但是在马尔康地区被视为最奢华的卓克基土司的官寨,然后慢慢消化索观瀛带给他的海量信息。。。
藏传佛教,又被汉族称呼为喇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东巴幸饶弥沃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根据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估计是当时的喇嘛做的太过分了。而在后弘期,藏传佛教大致分为了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五个教派,其中又以格鲁派实力最大,寺庙最多。
关于活佛的转世制度,发端于十二世纪初。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意指圣识三时,三时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师,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认定、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使活佛世系像雨后春笋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现。据估计,目前整个藏传佛教活佛的总数可达近万人。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各类活佛系统,而且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
噶玛巴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自己所属宗派的名称命名的,即取自噶玛噶举派的";噶玛";(ka…rma)一词。追本溯源,该宗派的名称得自祖寺的寺名,而祖寺的名称来自某一地名。公元1157年,都松钦巴在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创建一座寺院,随即取名为噶玛拉顶寺(或称噶玛丹萨寺)。他以该寺作为道场,大力宣讲噶举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学观点,遂形成噶举派中最具活力的一支派别,并以噶玛拉顶寺的寺名作为该派的名称。后来噶玛噶举派中产生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称命名;当噶玛噶举派中形成二大活佛系统时,仍然称";噶玛巴";,即分别称";噶玛巴·黑帽系";和";噶玛巴·红帽系";,其中红帽系活佛转世至第十世时被迫中断;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袭下来,至今已转世至第17世,即第17世噶玛巴,现与**喇嘛同在印度达然撒拉。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格鲁派活佛系统的称谓,是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公元1578年,第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与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会面,互赠尊号。阿拉坦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阿拉坦汗后报明朝,经明庭册封得以确立。其中";瓦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