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5页)

生命的快乐;因而它不是美的所在。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这就是死水的美丽;更衬托出它的丑陋;使人感到生命的痛苦。在这一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他的审美观;这就是闻一多表达了什么是美;美就是生命的快乐。当我们观照死水时,死水上的油腻、霉菌、白沫,使人看到的是死水的腐朽与衰败,正是与生命相反,看到死水,让人直觉到生命的灭绝,死气沉沉,引起人的强烈厌恶,臭气冲天只能吸引花蚊,死水让人联想到虚无,想到世界的末日,生命灭绝了,快乐也消失了,只剩下丑陋。死水的特征:(1)毫无生气和活力;(2)没有生命力;(3)僵化和腐朽。生命似水,生命如火,生命是“情热”和“智光”的冲动,是本能的冲动,是人的意识的流动。生命是永不停息的,时刻都在运动的情热和智光。尼采说:“世界是:一种巨大无匹的力量,无始无终,一种常驻不变的力量,永不变大,永不消耗,只是流转易形,而总量不变,……一个奔腾泛滥的力的海洋,永远在流转易形,永远在回流,无穷岁月的回流,以各种形态潮汐相间,从最简单的涌向最复杂的,从最净的、最硬的、最冷的涌向最烫的、最野的、最自相矛盾的,然后从丰盛回到简单,从矛盾的纠缠回到单一的愉悦,在这种万化如一、千古不移的状态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远必定回来的东西。是一种不知满足、不知厌倦、不知疲劳的迁化……”实际上尼采描述了生命的特征,生命贵在运动,追求“永恒的乐趣”,在乐趣中“肯定自己”。这种生命的快乐是一种力的美,一种活力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当我们观照事物时,直觉到生命的快乐,望洋兴叹发现了事物的美,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美的事物能引起人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居约说:“美是一种复杂和更有意识的*,是一种更有理智和更带有意志因素的*。”一事物刺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等全部感觉,我们直觉到事物美时,我们就体验到一种自发的生命的快乐。亨利.马歇尔也认为:“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可以肯定地说,美必然引起人感知到生命的快乐,而丑则必然引起人感知到生命的痛苦。美能使人忘记痛苦,直觉到生命的快乐,甚至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力,顿觉一种飞扬的感觉。徐志摩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写到: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薄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飞扬”正是生命的快乐,或者说人感知到生命的快乐时,就会产生一种飞扬的感觉,活力无限,激情四射,想像力丰富,直接达到自由的境地。而死水只能使人绝望,使人难以感知到生命的快乐,人观照死水时,直觉到一种沉重感,不可能像看到飞舞的雪花时产生一种飞扬的感觉。

第七章 《死水》一诗的意义:生命的快乐 第三十节 诗歌的形式与快乐的方式

生命的快乐总表现为一定的形式,正如快乐有不同的形式一样,生命的快乐,其形式也多种多样。生命的快乐的形式又如诗歌的形式。分析诗歌的形式,我们可以体悟到生命的快乐也有它最好的形式。

诗歌的形式不外乎自由体和格律体两种,诗歌是自由体好呢?还是格律体好呢?闻一多追求生命的快乐,反对僵硬腐朽的死水,闻一多崇尚自由,但在诗歌的形式上,他有独到的看法,他选择了格律体的诗歌形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