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 (第3/4页)

”啊!也许你能力出众也许你智慧过人,不过过了三十岁的年纪人的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都是趋于下坡了,就是说不再是上升的阶段了而是转为下降的时期了。

虽然现在的关羽身体还是那么的硬朗,不过再过十年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呢?那就不好说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一自己将来有个伤病影响了一些事情的处理,还得要个人来打理,自己的秘书相当于另一个自己,好多时候做得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然权力也是了得,所以这个人的选择十分重要,要是没选对就会贻误事业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马虎不得,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人选,但现在应该着手培养这样一个人了,没有哪个人一开始就会做事这个需要历练。

正文 第330章 改革大计

关羽需要物色这样一个人了,从现在就开始培养然后让其担当,之后就能为自己理事了,为自己分忧的这样一个人,关羽这样想着那个出去的勇士已经回来了,将调查结果呈送关羽开来,关羽仔细的看了看单子,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董承身为国舅领车骑将军,每年的俸禄为伍仟石;儿子董越现为奉车都尉,食两千石;司徒黄琬,每年的俸禄为伍仟石,其子黄奎为门下侍郎食两千石;太尉杨彪每年的俸禄为伍仟石,其子杨修现为郎中食一千石;越骑校尉种辑食三千石,其子种平为参军食一千石;工部侍郎王子服食三千石;将军吴子兰、吴硕分别食两千石;议郎赵彦食两千石。。。。。。。。。。。。。。。。。。。。。。。。

。关羽这么一盘算好家伙这些人一年的俸禄达到了三万三千石,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换成粮食足足可以支撑两万余人一年啊!也就是这么多的俸禄足足可以武装两万余人,关羽不算不要紧,一算触目惊心啊!这些人每年要从国库中拿这么多的俸禄,再看看他们的职位以及他们做得事情,很多时候就是个多余,无足轻重,甚至碍事!皆是碌碌无为之人,却每年坐吃山空啊!

关羽越想越生气,作为一个掌权的当家人,现在关羽不得不关心收支情况,尤其是要掌握洛阳的财务情况,对治下的人口、财政、军队、政务都要关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的关羽尤其要关注收支情况,军队要开支、大臣们还要养活,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大臣皇族的家眷需要养活,可是钱从哪里来。都得靠征税得向广大农民征税啊!用农民的血汗钱来支撑这个社稷的运转,农民怎么能不苦呢?何况还有不少的贪官污吏巧取豪夺盘剥百姓。

这个时代完全就是个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业生产,来自千千万万的农民耕种的土地。农民种地要叫租还有各种税赋。除此之外还要服徭役,农民苦不堪言啊!这要是赶上大旱还就颗粒无收了。农民就没法活了,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农民起义,什么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尤其是这黄巾起义就是发生在现在的事。说明当今的社会已经黑暗到了极点农民没法活了。

关羽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领袖如果不考虑这个那么就是昏庸无道了,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也不管你如何的足智多谋勇武绝伦,把农民逼急了照样给你推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不是一句空话啊!今天看了这个数据关羽百感交集啊!看来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不行了,首先就是改革吏治,现在的朝廷有多少人是拿着俸禄而碌碌无为的人?就像是这些名单中提到的这些人,所谓的忠臣又能办多大的事情?有些岗位根本就是形同虚设。造成人浮于事,没有必要的。

在西征结束之际关羽就想好了回到洛阳之后要进行一番整顿,尤其是财政,因为他决定免除百姓一年的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这是多大的勇气啊!现在关羽的财政不可谓不吃紧,作拥20万大军,20万大军都要开军饷,还要着力发展武器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