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米时径宰优�芙逃�幕�嵊跋旖档偷阶畹统潭龋��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势发生了扭转,家庭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影响力大大上升,如今家庭经济条件对子女教育机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值得关注。李春玲:《中国社会分层·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393~420页。

以上研究主要是采用国外常见的“路径分析”的模式,用定量资料对父母学历、职位等对子女的学历、职位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笔者以为,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体验、注重个体感受的社会,缺少来自定性的研究资料是一个缺憾。涂尔干说过:“如果社会学不能进入到个体的内心深处以描述出它旨在解释的人类心理世界,那么社会学就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宗教与认识论》,转引自文化研究网,//�culstudies�。因此本章侧重于实证,注重个人体验,以此来描述中国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与传承的特点。由于中国中产阶层尚未发育完成,定性研究的方式可能更合适描述动态变迁的过程。作为“中国中产阶层研究”专题论文的一部分,本章对社会分层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对中产阶层形成的影响,同时由于这个阶层明显的“文化资本”特性,本章接下来将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作为分析视角。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所做的“中产阶层生存与发展”访谈、2004年1月所做的电话调查以及笔者2004年3月在南京某重点高中搜集的观察资料,构成了本章的资料依据。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1)

古尔德纳指出,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新阶层,知识分子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在数量上——它占有相当多的文化资本份额,并且其收入相对较大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第二,在质量上——在某种程度上它的文化是特殊的文化。”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32页。可以说,对文化资本的占有是中国中产阶层的根本特点。首先,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分析,在中等收入者当中,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占48�6%,大学本科占26�3%,其他共占25�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收入分析”,2002。其次,他们有将文化资本转化为其他资本的能力。由于现在公认的中产阶层群体年龄大多是在30~50岁,他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强,在工作中具有开拓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收入与知识技能逐步挂钩,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收入水平也越高。从职业上看,中产阶层一般集中在需要较高文化资本的行业,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的专门化程度高,讲究情调、品位,有较高的审美水平。

我国中产阶层从20世纪90年代大量涌现。经济发展对知识资源和人才的强烈需求,对个人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使得整个社会表现出对知识、对人才的强烈需求。由于社会对知识、对人才的渴求,一方面,从事传授知识的各类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们的收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从人才市场供求的角度看,人才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技能越高,其价值也就越大,其收入水平也必然提高。刘文纲:《我国中等收入阶层需求分析——兼论企业营销变革》,《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米尔斯对社会研究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方向,那就是“社会科学探讨的是个人生活历程、历史和它们在社会结构中交织的问题。这三者(个人生活历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