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历史和社会)是方向正确的人的研究的坐标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1,第154页。据此,笔者在下面的论述中将尽量把研究问题与社会历史相联系,由于每个年代的人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同,同一历史事件对不同年龄组的人也不一样。本节所采用的几个个案,考虑到了对象的出生年代,其中W10出生于50年代中期,W15出生于60年代中期,W17出生于70年代初, W8则出生于70年代中期。
家庭对人的影响是难以去除的。美国生命历程理论的创立者埃尔德的研究对象、一位经历过美国20世纪初经济大萧条的过来人说:“你以为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影响下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代的生活都会影响下一代的生活。”G�H�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译林出版社,2002,第467页。
电话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家庭的文化资本越高,父亲的职业地位越高,对子女今后的学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越有益。
图6…1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18岁时父亲的职业”比较
图6…1显示出中产阶层的父亲职业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与技术人员、企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职业群体中。而这几类群体是文化资本相对丰富的群体。
布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是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背景因素。而“社会化就是儿童借以获得一种特殊的文化身份的过程,同时也是他对这种身份的反应。社会化就是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人的过程。”张人杰,同前引书,第404页。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最初因素与社会出身、家庭培养密切相关,文化资本总是被烙上最初获得状态的烙印,那些在某个阶段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家庭,他们也能依靠历代积淀的文化资本来获得发展的动力。
家境非常贫寒的W17,是一位在专业上取得比较突出成就的大学教师,他认为家庭尤其是他父亲,对他的影响巨大。他说:“我父亲是被革命的对象,他家里是地主,解放时他16岁。他小时候非常聪明,记忆力惊人,基本上老师讲完后就可以倒背。解放以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他已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各个时期的历史了如指掌,并且以唱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地有一种风俗,值得尊敬的人死了以后,要放两到三天,就要有人晚上去唱歌。他就去唱。内容就是从历史中选择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主要就是劝活着的人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孝顺父母,7个字一句,七言绝句。这样我从小就听他唱这些歌,到我上学的时候,我的作文和别的成绩就比别人胜一筹。”
W17称自己能够在作文方面,在语文方面比别人胜一筹,就是受父亲的影响。“他平时没事时就会哼,因为他人缘关系很好,死了人以后他都主动要去,表示对人的尊敬,所以在当地几个县都很有名,别人都喊他去,他能够出口成章。”
W17 家当年的家庭条件非常简陋,“姐姐和母亲住楼下,父亲跟我就住在楼上。”但是,越是困难的条件,越使父亲紧紧抓住“读书”这一获取家庭翻身机会的方式,“一躺下来他就跟我讲只有读书才好,才能光宗耀祖。经常给我念宋徽宗的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就受到这种暗示,就是要读书。”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2)
如果说父亲鼓励儿子读书一开始只是一种文化惯习的话,那么后来他所受到的来自好友的轻视则更加坚定了父亲促使孩子出人头地的信念。“还有一个故事,我出生时还有一个跟我父亲最要好的,生了一个女儿,我父亲跟他约定做亲家。……后来这个人发了一点财,父亲就开玩笑说,我们的约定还算不算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