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5页)
,该动镰割小麦了。于是夜来,就着月光,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磨镰,四处是一片磨镰声。
丰饶的平原哪,贫困的平原哪!
麦子收割。麦子入场。麦子碾打。麦子晾晒。麦子入仓。对于平原来说,这是一个收成中等偏上的年头。对于渭河畔上的这户高姓人家来说,也是如此。
但是这户人家仅仅只放开肚皮吃完“忙罢”忙罢……一个类似清明、中秋一样的农家节日。麦收过罢,夏种开始,这短暂的空闲时间、喘息时间叫“忙罢”。媳妇会熬一次娘家,把蒸好的新麦馍馍给娘家人送去。,就不得不俭省着度日了。因为收完麦子以后,下面还有一件大事在等待着这个家庭。这就是在黄龙山之行前,要给高家大小子问上一房媳妇,然后由他俩来守高村这个烂摊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章 高大的婚事(1)
高家大小子要问媳妇的消息传出,周围村子的媒婆们立即蜂拥而来。人气旺盛,这是一件好事。高家有田产,有庄子房屋,槽头上有牛,囤里的粮食也有一些陈底子,这些浮财之外,地底下弄不好还埋了几个硬货。所以,这高家的媳妇好问。只要你肯出聘礼,好姑娘有的是。
那些媒婆们蜂拥而上,大部分只是来打打彷徨,混个油嘴。我的祖母是个懂礼势的人,所谓的“有手不打上门客”,所以只要有人来,立即笑脸相迎,拣好听的说。
当然也有真心来提亲的;尤其是那些从高村嫁出去的女儿们,她们分散在这一块小平原上,给娘家侄儿说上一门亲,也算是她们对生养之地的回报,所以她们最热心。
亲事很快就说定了,是距高村三里地的一个小村的姑娘。那个小村叫戏河桥。那姑娘大高家大小子三岁。而这正是我的祖母所希望的。她希望新媳妇过门,能管住性子暴烈的高大,还希望这媳妇在他们不在高村的日子里,能领住这个家。
从见面,到坐,到看房子,到拜丈母娘,到订婚,到扯衣服,到结婚,这里面有一套复杂的程序。仅就“坐”来说吧,那也要请七姑八姨,亲戚陆人到场,仿佛一次小型的乡间聚会一样。这一切都要花销,而这花销主要得由男方承担。
那个年月通常的聘礼是三十块大洋。这三十块大洋是官价,一个子儿都不能少的,少了,是对女方不尊重,那会惹得四乡八邻嗤笑。
聘礼是由人说的。两个“牙子”将手在袖筒里摸上一阵,你握三个指头,我握两个指头,你往下减一减,我向上靠一靠,这事就谈定了。
当然也有那些不讲规矩的,或者说是认歪理的,找一杆大秤来,将自己女儿一称,九十斤,那么,这聘礼就要九十块大洋。在这里,道理是这样讲的:这九十斤骨头九十斤肉,是吃娘家的五谷养下的,逮一个猪娃子养这么些年,也能卖个这价钱的。
更有那蛮不讲理的,聘礼收过,就是不嫁女儿,攥住个拳头让你猜。把你折磨到最后,你终于明白这病是在哪里害的了:他还想再榨点钱。而他这要增加聘礼的理由是这样的:姑娘长着两个大花眼,一只眼睛再加五块。
上面说的都是些社会上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没有在这桩婚事上发生过。聘礼仅仅三十块大洋,如此而已。双方都是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人物,脸皮看得比什么都重。秦地古称礼仪之邦吗,那孔夫子一生奔命,克己复礼,他复的就是这地方的“周礼”啊!
不过虽然没有花额外钱,这一场从“见面”开始,到完婚结束的婚事,还是花了高家不少的钱财。麦收时节打下的那些麦子,变卖了,卖了一些钱,家底再刨一刨,对落对落,才让这桩事情走到了头。
婚礼同时是全村人的婚礼,是这个同姓同氏族村庄的所有人的事。大家都来祝贺,有的用手帕包来几个鸡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