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2/4页)

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

沈欢又道:“我大宋天下疆土万里,风土人情,皆是不同,朝政策略,放之此地也许适宜,放之彼地也许就不适合了,是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试问只能适应一地的政策该推行天下吗?是以晚辈深思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道理,至于朝政,不敢不谨慎小心!”

欧阳修呵呵笑道:“子贤这话说得就有点无赖了,两面皆立,谁也不得罪。”

沈欢正色道:“也许是无赖了点,但天下大事,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决定的,更不是想当然耳的!孔圣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子华先生与子瞻兄都说要改变,晚辈也以为然,但是天下局势,该怎么变,又改有什么度,则不能不谨慎了,毕竟孔圣人又教训我们欲速则不达”

沈欢一通大话下来,让在座诸人都沉默下来……

第九十五章 注意

七月的天气越来越热了,在外面走了几步,就让人受不了,全身是汗。司马光有点气喘地回到了府邸,从开封府衙解事回来,一头钻进了书房,又要开始他的修史大计。

想到这里,司马光不禁微笑,计划中的《通志》快要完成前面几卷了,再过些时日就可以进献给官家,若得官家赏识,赐以财力物力,对于后面部分的修史大计的帮助将是无可估量的。提到这里,不能不想到沈欢,若不是他这个学生的提点,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史还真不知道从哪下手呢!

沈欢是他的得意门生,一想到他的成就,就令他欣慰,想到这里,脑海又浮现这个学生鼓捣出来的新鲜玩意,坐定在书房的他不由高喝一声:“来呀,上好茶!”

待下人捧上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时,司马光的笑意更浓了,几天前沈欢在天然居茶楼宴请他们一帮人,上的正是清茶,苦涩之后的甘味,令他们喜爱不已,除了苏轼一人有点怀旧外,自那之后,他们喝茶时都抛弃了之前的饮茶之法,换上这个清茶。特别是他司马光,如今每天不喝上一杯,那就浑身不舒服。好在沈欢还算厚道,懂得孝敬他这个老师,送上了好几斤炒制完毕的茶叶,足够他用度一年了。

轻轻呷了一口热茶,司马光摊开了摆在书桌上面的《文艺》杂志。自打《文艺》杂志创刊以来,每期必看成了他必修的科目。而他的儿子司马康就在杂志里做编辑,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别人需要苦苦等待新杂志上市,他却能提前几天看到新的内容。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杂志也是沈欢给鼓捣出来的,前几期除了欧阳修的史记吸引人外。他那些拼音之法也是一个新鲜又有作用的东西,不然朝廷也不会因为这事赏赐沈欢了。

司马光是一个比较正统地文人,教化天下也是他的崇高理想,虽然没有参与拼音的创制,不过发明人是他的学生,这点就足以令他安慰了。而沈欢也没有令他失望,除了继续努力外。还把他的儿子司马康也拉入了创制拼音的行列之中,作为父亲,没有哪个不希望儿子有出息的。对于沈欢于他儿子地照顾,也不无感激了。

“咦?”司马光脸现惊疑,眼睛定在了杂志上面。如今杂志经过了前几期的摸索,总算有了门道,渐渐成熟了许多。至少对于封面装饰点缀等物。讲究得多,再也不是之前那样单调了。当然,司马光不是一个无聊之人,更不是享乐之辈,对于这些,他倒不是很在意。他在乎的是杂志上的内容,前半部分与前几期没有什么两样,依然是欧阳修的史记连载。司马光这两年也在为修史努力,欧阳修作为一代修史大家,功力深厚。他没有不学习的道理。因此每期的五代史记,他都看得特别认真,对于欧阳修地文笔,不无佩服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