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2/4页)

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吗?这种人实在可气!”

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个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又觉得他并无什么大的罪过,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没有原则的。

第五十九章: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五十九章: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知人事天,莫若穑。夫唯穑,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笔者字面理解

知人事天,莫若穑。

治理人民要顺应道德规律,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农业。

夫唯穑,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只有抓好农业,人民不愁衣食就可以服从于国家大局的利益。人民都服从国家利益了,就是广泛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人民都行善积德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事,就可以长治久安。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长治久安就是治国之道。有了治国之道,国家就可以确保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就是根深柢固、长生久活的道理。

笔者感悟

老子在这一段里阐述了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在农耕文化时代,要想国富民强就要从农业抓起,农业搞上去了,人民就可以衣食富足,物质文明了就可以弘扬道德,道德弘扬了就可以长治久安。

两千六百多年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这样一段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当时的齐国经济得到了傲视其它各路诸候的飞快发展,为齐桓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也成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特别是在饥荒的年代,这句名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后,饥饿与穷困逐渐离我们远去,“民以食为天”的现实意义也随之减弱。

汉朝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如今的形势之下,管仲这段有关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再次受到关注。

贾谊《论积贮疏》

贾谊《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