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3/4页)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8226;食货志》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而知道礼节。”百姓不能自足而可以治理的事,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古代的人说:“一个农夫不种地,就有人挨饿;一个农妇不织布,就有人挨冻。”生产(物资)有时间限制但是消费没有限度,那么生产能力必定穷尽。古代治理天下,最精细最周全啊,所以它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丢弃根本而趋向末技,吃饭的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啊;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也)是天下的大祸啊。(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拯救它;生产的很少但是消费的很多,天下财产怎能不竭尽?汉朝成为汉朝,将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蓄,还可(让人)哀痛。天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将疑虑不安。年岁很坏没有收成,(朝廷)卖爵位(穷人)卖子女。已经听到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天下危急到这种地步而君王不惊慌的?
世间有荒年丰年,是自然的常态,夏禹、商汤(都)遭受过(荒年)啊。假如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呢?突然间边境有了急事,几千、几百万之兵众,国家用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兵灾、旱灾相继而来,天下(财物)大大缺乏,有勇气有力量的聚集暴徒而横行劫击,身体衰弱的、年老的人交换子女而咬他们的骨肉;政治没有完全通达啊,远方的能有二心的人,(就)一道发难而争着起兵了。才惊恐而想办法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
积蓄(这件事),是天下的命脉啊。如果米粟多而财物有余,做什么而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就能获得,用它来守就能坚固,用它来作战就能获胜。使敌对的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而不到来?现在驱使百姓而回归到农业上,都附着在根本(事业)上,使天下人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和吃闲饭的人,转过来回到农田,那就积蓄充足而人们(都)乐得其所了。(本来)可以达到富足安定天下,却竟然造成这种令人危惧的情形!(臣)私下为陛下痛惜。
晁错《论贵粟疏》
晁错《论贵粟疏》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