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5页)
悄悄的走了,是被十常侍骗进宫内,没有外应,“伏甲齐出”,死于非命。
不曾带走一片云彩,人死了钱都没花了,还带什么云彩啊。
何进没带走云彩,却带来了杀戮。
袁绍和曹操他二人是何进的外应,被挡在官门外面,见何进被杀,于是“斩关入内”。
袁绍的做法是“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
提议“勒兵来京”的是他,“尽皆诛绝”的是也是他,窃得玉玺后称帝的还是他。
没错,是他,是他,就是他。
说来说去,乱就乱在他这了,估计这小子一开始就没安什么好心。
哎!说了办天袁绍,怎么不说说我呢。
他袁绍主张“勒兵进京”,我是持反对意见的。我还说过“当除元恶,一狱史足矣”,若听我言,“何必纷纷召外兵”,弄的局势这么乱。
袁绍忙着杀人放火,我却是“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寻觅少帝。”
我的主张是对的,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且都是事前诸葛亮而不是马后炮,为什么只字不提我呢?
唉!
我的曹操大人,曹同志,你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三句二句话能说得清你吗?
这章篇幅太短,不够介绍你的。
你先坐下。对,就是你,先坐下。下一回,下一回全是说你的。
稍安勿燥,稍安勿燥。
你既然派人去寻皇帝,皇帝跑哪去了。
皇帝被人掳走了,被十常侍中的张让等人掳走了。
张让带着皇帝跑,不想半道被河南中部掾史闵贡插了一杆子,张让“投河而死。”
有趣的是,皇帝和陈留王是一起跑出来的。
中国父母都一样吧,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两孩子在学校打起来了,赶到现场雷鼓助威,摇旗呐喊的必定是家长。
当双方家长掐的脸红脖子粗,忙得不亦乐乎时,咦!孩子,我的孩子呢?
两孩子偷偷溜出去下馆子去了。
哎!哪有锅碰不到瓢的时候。
就是,来,喝,干了这杯还是好哥们!
可怜的何太后,可怜的董后。两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掐的你死我活,却不知道这两孩子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这不,又一起逃难出来了。
当然了,皇上逃难,那能和肩挑孩子背扛锅的难民逃难一样吗。
于是,当这对难兄难弟跑到一庄院后,庄主“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又见“红光冲天”,忙将这哥俩迎入庄内,“跪进酒食”。
第二日,庄主送二王回京,途中路遇百官和前来寻找的袁绍。
一行人“车驾行不到数里”,鳌乡侯董卓迎上来了。
于是,有了一段千古奇谈,注意是谈话的谈,不是评弹的弹。
“陈留王以言扶慰董卓,自始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个人感觉,罗贯中老先生在这的铺垫好象差了些。
董卓为何要废帝,是因为“帝战粟不能言”,又见陈留王对答如流,“并无失语”,这才暗下决心,“欲废帝立陈留王。”
难道是董卓见陈留王年少机智,是当皇上的料,为了大汉江山万年永固,才决定废帝的?
当然不是。
他废帝,完全是为了个人目的,个人私欲的极度膨胀。
立陈留王为帝后,董卓“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
这才是董卓的*专辑。
董卓既然要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什么还要换掉软弱无能,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