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9个大字。碑高356厘米,宽90厘米,龟形座。此碑乃清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时所立。这块迟立的石碑,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两千多年前孔子入周问礼的史实,记载着中国文化史上儒道两位大师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晤。
本来,老子的思想已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的一场内乱又使他得以由仕途中解脱。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在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周朝的典籍逃奔到楚国。此事波及到李耳,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令尹喜请求道:“先生要隐居了,请尽力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一书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其中阐释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辩证法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道”。
“道”是万物存在的内在本质规律。老子思想体系是唯物主义的,包含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事物往往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谈宇宙,谈人生,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道
第一章: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笔者字面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万事万物客观存在的内在本质规律,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道:是已经为人类所认识,并且可以为人类运用的自然规律。
非常道:是为人类所认识的这些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变化和发展的。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用一种语言符号描述出人类认识事物的概念。他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会随着认识的深度而发展。
可名:是已经为人类所认识并且通过实践证明可以为人类运用的名,换言之就是“知识”。
非常名:指得是为人类认识的这些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变化和发展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人类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的,不知道如何描述,这就是“无名”阶段。随着认识的逐渐加深,可以用语言把他描述出来了,这就是“有名”阶段。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形成概念,这就是“名”的产生过程。“无名,天地之始”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有了名,就为更深入的探索万事万物内在本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名”会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发展,人类通过不断发展的“名”,又可以探索发现新的事物,同时产生更深层次的“名”,这个过程永无止境。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有名万物之母”的意思。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名”。
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名”的阶段,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名”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此时,就发展到“知识”的阶段了。人类用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