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页)
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深刻内涵。
徼:指的是边际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更深层次的意思。
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事万物客观存在的内在本质规律就叫做“道”;人类对所认识万事万物的内在本质规律进行的描述就叫做“名”。他们指得是同一事物,但是深度不同,“道”是客观存在的,“名”是认识层面上的,要随着认识不断加深而发展的,所以老子说“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名副其实”就是人们认识的“道”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名”就越贴切,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人类要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要经过无数次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轮回过程,这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
笔者感悟
老子所说的“可道”,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代表万事万物本身所客观存在的道的本身,而指得是已经为人类认识且能够为人类运用的自然规律。要特别注意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规律,与真实的自然规律还有距离,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缩短这段距离,所以老子把它叫作“非常道”。正如毛主席《实践论》中所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所说的“可名”,也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代表万事万物准确内在本质的名,而指得是已经为人类证实的事物的名,这个名与事物的本质还有一段距离,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缩短这段距离,所以老子把它叫“非常名”,人类把所认识的名加以系统整理后,就形成了“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也是要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发展。正如毛主席《实践论》中所说:“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
道和名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名是对存在事物的认识。既然是认识就存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人类要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要经过无数次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轮回过程。正如毛主席《实践论》中所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老子的唯物论哲学思想
老子的唯物论哲学思想
老子在本章里阐述了一个中华民族重要的哲学思想:“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老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