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2/5页)

祀、宴餐、贡举的大臣。而我朝中具体情况你又知道多少?骁勇善战,国泰民安,敢问庞大人,如何才能做到国泰民安?轩辕以强兵着称,那么,是什么在背后撑着这支军队?就光凭大人所说的,竭尽全力?若是一切事情都能竭尽全力而办成,那么皇上想要一统天下,是不是竭尽全力便可?”

连连问话,礼部尚书自然是不敌,礼部,掌管的是朝中礼仪祭祀餐宴等事,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茉歌问的又岂会是他的专长。

再加上朝中大部分还遗留着柳家的余党,他们结党营私,食君之禄,乐在其身,又岂会把家国天下之心放在心上。

礼部尚书的脸已经涨得通红,被茉歌呛得恼羞交加,偏偏眼前人是君,他打不得,骂不得,更是一脸的愤慨。

茉歌继续说道:“答不出的本宫为你答一个,所谓的强兵,多年征战训练出来的,而轩辕多年对外征战以什么维持,是军需。你以为粮食戎备和树上的叶子一样随手就摘得到吗?轩辕税赋之重已经是三国之最。过重的赋税让百姓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加上前十几年中,官官相护,官商勾结,柳家只手遮天,导致这几年民愤四起。此等情况若得不到改善,何来大人你口中所说的国泰民安?”

轩辕澈勾起一抹笑容,茉歌的说辞倒真的挺高明的,层层渐进,加上气势上颇胜一筹,大有一派名家的风范。若是两国有纠纷之时,派她出面谈判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轩辕澈坏坏地想着。

“既然娘娘您说百姓赋税已经过重,为何还要多加一道商品税?岂不是更加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户部尚书出言问道。

茉歌看了过去,这个还算是有点脑子,懂得从她的法文里挑毛病。

茉歌笑道:“轩辕为了维持高额的军需,在田赋上增收了多重的税赋,将田和赋的等级各划分为九等,如华城的田为五级,而赋则为一或二级,苏城的田为九级,其赋却为六或七级。离王朝越远征得越重,明显就是不公平的。你们都知道天子脚下乃繁华之地,所以,要倒过来,越是离京城近,征税越要比边境轻。你们作为最主要的课税对象,在田赋方面,很明显是剥夺了贫苦百姓的利益。在数据显示是二八分成,你们二,而百姓八,你们收入极高却缴税极少,把所有的赋税负担都转嫁在广大贫苦百姓头上,你们认为公平?还不如重新定法,你们享受了百姓这么多年的贡献也该回馈一下,所以你们八,百姓二,对百姓而言,他们的赋税降低了。”

而我们一向重农桑而轻商业,其实,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在于商不再于农,轩辕的税法中对商人加倍征利税降低了商人的积极性,索性把这层税赋也减低。其实真正带给国库的是流转税而非最后的得利税。就拿货币来说,流转得越快,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而商品经过多个流转环节都在增值,对每个环节都在征税,税赋又低,若是你在完成一笔一百两的交易中,官府拿走一两你是绝对不会有意义的,而商品在流通中,这样的税多如牛毛,不但鼓励了商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给国库带来滚滚不断的税源。”

“岂有此理,照娘娘所言,岂不是我们都成了最重要的纳税人?剥削百姓不可以,就可以剥削我们吗?”一名大臣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双眸灼灼地等着茉歌。

茉歌冷笑,“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能者多做贡献,你想过你一年从国库拿走多少俸禄没有?你想过你拿到手里的钱是哪里来的没有?树上摘的还是天上掉的?”

……

殿上静了片刻,轩辕澈和南舒文脸上都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暗自赞叹,虽然听过茉歌的分析,不过在大殿上这样锉锵有力地讲出来又另有一番气势,让人折服。

这些都是他们所想不到的事情!

“好,就撇开赋税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