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3/5页)
方面不说,科举选拔呢,贫民和贵族怎么能平等竞争?”户部尚书喝道。
“对,选拔人才不分等级,平民和贱民哪来的资格对贵族指手画脚的”有人附和,本来镇定的群臣中因为这点而骚动,茉歌实在是不明白,贫贱对他们而言真的那么重要,刚刚讲到赋税的时候没有见他们反弹的这么厉害的。
“平民和贱民中也有可用的人才,应该同等视之。”
“哼!这是在剥削贵族的权益。”
茉歌冷笑,道:“若是继续以打压贫民,有多少人才会被埋没在尘世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卫明寒卫将军,他出身贫苦,属于贱民阶层。可是,若是没有他你们能在这里大吼大叫,华灯一上就歌舞升平么?”
……有的人开始脸色不佳,红一阵,黑一阵,看着龙椅上的轩辕澈冷如冰霜的脸,都有一种寒风直吹的感觉。
轩妃娘娘为何如此的难缠?可偏偏她说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他们根本就没有反驳的空间。
“敢问娘娘说过民以食为天,那如何才让百姓丰衣足食?”
“重农桑!”
“何为重农桑?”
“农桑又何必奖励,那是他们该尽的责任。”
茉歌一阵冷笑,摇摇头,没知识也要有常识,这样简单的道理他也好意思问。
“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朝廷应降下诏令,要求各级政府和人民,讲究农田厉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的方针,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
“不许官员自荐地方官,这是什么道理?”
茉歌扫向他,官员自荐,是增加你们结党营私的机会吧,也不想想轩辕澈有多憎恨官官相护,从某些意义上讲,她还算是提早给他们打个醒。
“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应该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科举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严明管理升降制度。朝廷之中,升降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看政绩好坏,只以资历为准。故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为。朝廷应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大官每年都要自荐其子弟充京官,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这些纨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为了国家政治的清明和减少财政开支考虑,应该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官阁要职。”
……
一席话如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某些人的脸上,红红绿绿,没一张是好看的,又不能反驳。
连轩辕澈眉毛都往上一挑,真是太小看她了!
接着茉歌微笑地扫过群臣的脸庞,笑得极其优雅镇定!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背后都有它的原因,如果前面的人做好了。就不需要它了,只有前面做的不好才有它的容身之处。”
这句话比前面任何一句都犀利,一针见血。
轩辕澈几乎想要起身拍手叫好。
茉歌啊茉歌,得你真的是我轩辕澈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看着那群官员一个个脸色青紫,他心情舒畅,情操大好。唇角竟然溢出一丝浅浅的笑容,堪称温柔。
……
全场静默良久。
“还有人反对吗?”
……
“那此事就这样决定,从明日起,轩辕开始施行新民令。南丞相为这次新政施行的总督察,今天朕已经给你们机会反驳娘娘提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