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3/5页)

英武赠文廷玉一张纸,说:“帮办出使,无有他物。拙诗一首,以壮行色。”

文廷玉打开了,见上面题写道《送文帮办出使坎巨提》:

先皇无梦戍轮还,

兆惠有心收浩罕。

和卓西窜原不赦,

岂可留居安集延。

通商免税着着错,

袭卡侵城屡扰烦。

何当挥师成西向,

一剑定规除后患。

回到府中,文廷玉辞别了湘沅,带领了亲兵卫队,一路奔英吉沙而来。

英吉沙尔位于喀什噶尔西南一百五十里,以出产英吉沙刀子而闻名。是富饶的喀什噶尔平原上的一个重要城镇,清军在此驻有兵营。陈传被欧阳春霆逼来南疆,就被分到英吉沙尔绿营里作副将,协助英吉沙尔领队大臣处理军政事务。

清军最多时,在新疆驻有四万人。北疆是重点,占五分之四,南疆仅为七千人左右。驻军中,又分八旗和绿营,称驻防兵与换防兵。八旗兵主要是满、蒙、锡伯和索伦族人组成,为驻防军,可以带家属。绿营为换防兵,主要是汉人官兵,三至五年一换,不准带家属。

此时正值康乾盛世,协饷充足,可谓兵强马壮。到了道光、咸丰时期,就成了黄鼠狼生老鼠,一辈不如一辈了。先是粮饷拖欠,再是换防不换,接着是裁减兵员,八旗兵与绿营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到了陈传来时,乾隆皇帝规定的制度全乱了套。换防兵因为常驻,回不了家乡,不是在当地娶妻生子,就是从老家把婆姨、娃娃接来。由兵勇开垦的“军屯”和移民开垦的“民屯”以及囚犯开垦的“犯屯”,也打破限制,互通有无。

原先汉人和汉兵居住的新城与当地人居住的老城,居民之间是不准私自往来的,两城之间专设有各族百姓的贸易街。现在也新老城居民混杂,不似前朝严格。

文廷玉来到英吉沙尔时,陈传就正为一件洋商纠纷伤脑筋哩。

在英吉沙尔城经商的俄罗斯籍商人买买沙的克向本城的长官阿奇木伯克呈上了状子,告一介子牙庄的农民买买提亦明及他的儿子库多洛克·肉孜·白合提牙。

买买沙的克的状子被阿奇木伯克转到了陈传手中,因为这是一起洋商纠纷。

陈传接过状子,把原、被告人证俱提到案,开堂审理。他对买买沙的克很客气,因为他想起了在舒城告状时知县的模样。于是专门为他设了一把白杨木做成的木凳,算是对友邦商人的礼遇。

陈传坐在公案后面,瞪起双眼,不吱声儿地看了跪在堂下的被告半天。据说这种沉默,能使罪犯胆寒心慌,往往不待用刑,就会招供。

陈传看了半日,心里在想着如何张嘴就把被告吓住。搜索了一阵,想不起来。他看见公案上的竹签有点裂了,几根毛刺在那儿张着。他忽然觉得牙缝里有吃的烤羊肉的肉丝塞住,就顺手掰下一根来,要剔剔牙。竹刺一沾嘴,脑子里电光石火般想起了舒城县令审他的话来。

于是,他扔掉了竹刺,拿起了惊堂木,“啪”的一拍,却把自己吓了一跳。俄商买买沙的克冷不防,歪倒在了地上。

陈传大喝一声:“真是一天也不叫老爷阿拉消停,开门就有告状的■。说,又有什么冤屈?”

翻译把话翻了过去。只见买买沙的克从地上爬起,重又坐在了凳子上,回道:“老爷,我的状子在您的桌子上放着哪。”

陈传醒悟道:“噢,侬已经有状子啦?那阿拉先看看。”

他重又把状子拿起,见上面全是洋文,就生气道:“侬这全是洋文,叫老爷阿拉如何审案的■?下去,先用汉字写了,再来告状。退堂。”

翻译急忙说:“军门,这不是洋文,是维吾尔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