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5页)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俊逸青年笑了起来,语锋一转:“对了,你问清楚人家姓名了吧,莫要想报恩之时,却寻不见人。”

“问了,姓楚,却不知道如何称呼。”在俊逸青年鄙视地目光下,滕茂实俊脸微红,嚅嚅解释说道:“他走得急,没时间说。”

“秀颖,我对你无语了。”俊逸青年悠悠叹道,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

“有本事你去问啊。”情争之下,滕茂实脱口说道。

“去就去,明日瞧清楚了。”好胜之心涌起,俊逸青年自信笑道。

天蒙蒙亮,初晨的天气微带一丝寒意,楚质悄然起床,在没有惊动惠夫人地情况下,悄悄提着竹篮走出阁楼,从后院取道离家向贡院而去。

此时汴梁城中街道已经有着早起做生意的商贩,巷陌里已传来了铁牌子的敲打声,来自寺院的和尚僧人,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沿门高叫着“普度众生救苦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家用语,同时,以他们平日念佛时练就的嗓音,大声地向坊里深处报告着现在的时辰。

这个是大宋城市里的特色,起初,报晓地本意是教人省睡,起来勿失时机念佛,这样,和尚僧人在日间或当月,过节时便可以上门要相应的报偿了,由施主将斋饭、斋衬钱施舍给他们,由于和尚僧人所具有的唤醒痴迷的本色,加之他们每日恪守时间准确无误,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职业的报晓者了。

行了大约十来分钟,贡院大门就在眼前,会试还没有开始,考生也没有允许入内,门前已经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楚质于之前一样,在附近寻了个僻静的地方,从怀里掏出一本策论集锦仔细阅读起来。

科举以文章取士,文章说的无非就是策论,对此正是楚质感觉头痛地地方,若是诗词歌赋,还能凭记忆取胜,可是说到策论文章,楚质却丝毫没有办法,只能从头学起,还好有些文学底子,加之宋朝的时文不像明清时的八肌文章一样要有严格规律,一些简单的策论倒也写得平平稳稳,与同龄人相比,属于中上水平,有时还带着几分后世作文的影子。

这当然不能让何涉所接受,经常督促楚质努力阅读体会时文大家地文章,不时出些策论题目让楚质当场写作,期望楚质能写出文采飞扬的锦竹文章来,这个期望对于楚质来说还是非

度地。

“兄台,有礼了。”策论集锦才看了片刻时间,一个俊逸青年故意放重步履,走到楚质身边,爽朗行礼笑道:“在下冯京,字当世。”

一般来说,对一个陌生人自我介绍,就有希望知道对方如何称呼的意思,这个道理楚质当然明白,不过却故意装糊涂说道:“冯兄有何见教?”

话刚开口,楚质突然醒悟过来,冯京?三元及第地牛人,传说中的偶像啊,楚质立刻直起身板,目光带着几分灼热,上下打量起冯京来。

莫非自己身上衣冠不整,冯京暗自嘀咕,悄悄检查了下衣着情况,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带着热情地笑容说道:“见教不敢,只是好奇兄台在看何书而已。”

“策论集锦,不过是临时抱佛脚,心存侥幸而已。

”楚质自嘲说道,略显激动的心情随之平息下来,连司马光都疑是见过了,遇见冯京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况且生活在这么一个名人层出不穷的时代,楚质早就做好出门两步就遇到留名青史人物的心理准备。

“呵呵,谁人不是如此。”冯京洒然一笑,也随之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轻声道:“趁还没有开始考试,先温习一遍再说,指不定运气临身,看中了待会策试之题呢。”

两人相视一笑,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近了少许。

可惜以前没有见过关于宋朝科举考试命题的书籍资料,不然考不了状元,进士及第那是轻而易举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