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同”。 像望京小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北京市的一些新建小区十分普遍。很多“黑摩的”和非法经营的人力三轮车瞅准了这块市场。据了解,望京小区的“黑摩的”总数曾经高达1000多辆,人力车也有100多辆。虽然这些车的安全性能和乘坐价格都无法保证,但是在没有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时,“黑摩的”成了居民出行的无奈选择。
新建居民区交通规划与建设滞后的问题,天通苑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通苑小区是北京市首批19片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之一,规划居住18万人,相当于半个崇文区的人口,三分之一的东城区人口。在天通苑已入住11万人口的情况下,通往市区的唯一道路就是立汤路。这条路几乎每天必堵,少则1小时,最长一次达12个小时。公交车也极不方便,轨道交通迟迟未能开工。因交通拥堵,居民不得不清晨5时起床送孩子上学。搬进天通苑小区的王素云女士由于小孩在城里上初中,不得不将经济适用房出租出去,然后再用租金到朝阳区租一间房屋暂住。“没办法,总不能让孩子每天城里城外来回跑。”王素云说。由于当初小区的设计施工对居民的出行考虑不周,导致小区内部的道路不能和已运行的公交线路相连,北京很多建好的或者是正在建设中的小区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上述问题,开发商的楼越盖越高,户型设计越来越豪华,房价也随之越涨越高。可是当人们在支付了高额的费用之后,却往往发现住进了一个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全的小区。在居民们的不懈反映下,从2001年开始,天通苑问题受到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在当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委员们就提交了8个提案,到了2004年陡增到14个。 “天通苑现象”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还被北京市政协确定为当年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之一。政协委员们在对天通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后指出,天通苑问题是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与解决,对于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的大型小区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安居乐业,是每个人的梦想。为让居民这个梦想早日实现,从上世纪90年代起,北京市的住宅建设重点从市区转向边缘地带和卫星城镇。按目前总体规划,边缘地带居住人口将由2000年的14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00万人以上。这表明,今后许多北京人将会从市区搬到郊区。但牵出城外的居民首先遇到的就是交通问题。这些居民虽然搬到郊区居住,但工作单位仍在市区。因进城的公共交通不方便,迫使这些居民不得不采用自驾车方式进城上班。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原来在城里居住又在城里上班的居民,本来靠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就可以从家到单位上班,现在只能开车,由此增加了大量的交通出行。现在每天早晚北京的交通流动体现为一种潮汐规律,即早晨如涨潮般涌向市中心,晚上下班时又如退潮一般向城四周分散。早晚高峰进出城的道路分外拥堵。在规划上,只注重居民的向郊区分散,而没有相应将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时向郊区分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交通先行本应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但现在某些交通部门的工作原则却与此正好相反。北京的一些居民小区在规划时就被安排在很多偏远的地区,在规划部门作规划方案时应是一并考虑安排了交通出行问题的。但是具体到道路施工部门、公共交通部门和计划、财政部门就不完全是这样了。往往是小区竣工了道路施工尚未开始,客流量不达到一定数量公交车就不会开通,轨道交通更是居民达不到一定数量就不会开建。有时有的小区居民反映出行难,交通部门的公然答复就是客流量没有达到开通公交条件。在这种工作原则指导下,小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怎么能解决呢?交通先行就是要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把轨道交通修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