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那天开始,就要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一个重要团队成员来对待、来培养,直到有一天,他真正成长为这个团队的重要成员、并接过和承担团队的重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37节 传统父亲给了孩子什么(1)

关于孩子教育,传统父亲和现代父亲的区别是:传统父亲授人以鱼,给孩子现成的食物物质,让孩子一次性消费;现代父亲授人以渔,教孩子学会创造,得到永享不尽的食物物质、并提升精神。唐国辅

传统家庭传统父亲,习惯把孩子当成低能当成弱者,习惯把自己当成强者当成无所不能的君王,习惯性给予孩子一切。传统父亲总是高高在上,不跟孩子平等沟通双向交流,给孩子什么看自己的心情和脸色,父子之间的交流并不对等。因此传统家庭中,孩子眼中的父子关系是:婴幼儿期亲密无间、童年少年横眉竖眼、青年成年沟通障碍、生了小孩慢慢理解。这种恶性循环,一直是中国传统家庭父子关系的主旋律,它使家庭生活在相当长的共处生活中,家庭成员的沟通和生活质量都大打折扣。

由于这种不平等不对称的思维和家庭关系,使传统父亲对孩子交流交往中总是习惯居高临下的给予,让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定型为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关系一开始就是人际关系中严重的畸形交往,这种畸形的定位和交往,使父亲在给予孩子的时候,充满了很多怪异举动和逻辑,父亲的不健康的爱和表达方式,将孩子引向了一条条生命的歧路岔路,而不是一条健康的道路。

传统父亲给孩子最多的东西是:一是家产财富、二是权势地位、三是门当户对的爱情,孩子几乎可以全权继承和占有父母打拼下来的任何家庭资源,而且全部免费完全无偿。中国父亲沉醉于物质的创造,然后将这些物质性的家产遗产,全部免费、无偿地传给儿女。物质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日常需要的很小的一部分,父亲无偿并且无限的物质给予,并不能让孩子顺利成长,只能让孩子的其他需要慢慢被物质需要占用、被慢慢“物”化。当孩子的其他需要被“物”化被物质化之后,孩子的物欲将会无限膨胀,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则没有了发育和成长的空间。这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和未来来说,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不能否认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这种爱过于肤浅、过于表面,离父母对孩子的真爱距离非常遥远。父母对孩子的真爱在于,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人做事、独立学习工作、独立谋生生存和凭自己能力融入社会,让孩子自己的能力不断发育不断成长。父母给予的东西只能用一时,孩子自己生长的能力可伴用一生。

谢女士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曾经是这个城市最为风光的行业三公主之一,直到她的父亲去世。她的父亲退休前是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因为父亲的关系,她去了国外留学,回国后跟父亲的一位得力手下结婚生子,然后开办了这家公司。巅峰时期,她是这个行业年纪轻轻年少得志的大姐大。

六年前,她的父亲退休不久就不幸去世了。这时她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折,生意急剧萎缩,家庭矛盾开始表面化。两年后,对她几乎百依百顺的丈夫选择跟她离婚,留给她一个三岁的孩子。现在,这个曾经美艳无比叱诧风云的大公主,带着孩子孤独地生活在这个硕大城市的某个角落,她的外贸公司只剩下一个档口和两个帮忙的亲戚。但你丝毫看不出她的落魄,她认为自己找回了自己,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回顾自己十几年来跌宕起伏的经历,她平静地说:“我的人生起落,成也因为父亲,败也因为父亲。” “……父亲给了我很多,我是他和妈妈唯一的孩子,我是他们的全部。所以他把他的全部都给了我……”“……当生意开始不好时,我才明白,原来生意都是因父亲而来,都是父亲给予的,跟我自己没有太多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