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页)
杏代表之。侥幸娇杏即书中叙新太爷到任,即影满洲定鼎……姽婳将军林四娘,似以代表起义师而死者。叙尤三姐,似以代表不屈于清而死者。叙柳湘莲,似以代表遗老之隐于二者也……以民族对待言之,征服者为主,被征服者为奴。本书以男女影满汉,以此”(以上录自《石头记索隐&;#8226;红楼梦考证》第6~9页)。
蔡元培依据他以上的主张,又按照他的三法推求,即一、品性相类者;二、轶事有徵者;三、姓名相关者(见同书第一页蔡元培《第六版自序》)得出几条结论:
“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意也,即指‘胤(礻+乃)’”(见9页)。
“《石头记》叙巧姐事,似亦指胤(礻+乃)。‘巧’与‘(礻+乃)’字形相似也”(12页)。
“林黛玉影朱竹坨也。绛珠影其氏也,居萧湘馆影其竹坨之号也。竹坨生于秀水,故绛珠草长于灵河岸上……”(见13页)。
“薛宝钗高江村也(徐柳泉已言之)。薛者,雪也。林和靖《咏梅》有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用‘薛’字以影江村之姓名也(高士奇)”(见14页)。
“探春影徐健庵也……”(见18页)。
“王熙凤影余国柱也……”(见26页)。
“史湘云影陈其年也……”(见24页)。
“妙玉影姜西溟也……”(见28页)。
“惜春影严荪友也……”(见33页)。
“宝琴,冒辟疆也……”(见34页)。
“刘姥姥,汤潜庵也……”(见35页)。
蔡元培在他的《石头记索隐》里虽也反对牵强附会,如说太平闲人“遂有种种可笑之傅会”,但蔡元培在花费很大的时间也在进行着附会,也就是胡适所说的那样“不去搜求那些可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他们并不曾做《红楼梦》的考证,其实只做了许多《红楼梦》的附会”。胡适的这种结论,特别是指对蔡元培的研究,是很有道理的。
(3)认为《红楼梦》是记纳兰成德的事。其派各家虽看法有异,但大致相同,并没有逃出纳兰成德这一范畴。纳兰成德,字容若,是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陈康祺的《郎潜记闻二笔》(即《燕下乡坐(目+坐)录》)卷五说:先师徐柳泉先生云:“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金钗十二,皆纳兰侍御(成德宫侍御)所奉为上客者也。宝钗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姜宸英)。……”徐先生言之甚详,惜余不尽记忆。
俞樾的《小浮梅闲话》(《曲园杂纂》38页)说: 《红楼梦》一书,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子成德,字容若。《通志堂经解》每一种有纳兰成德容若序,即其人也……然则其中举止十五岁,于书中所述颇合也。”
以王梦阮、蔡元培为代表的红学家,一般被称为“索隐派”。他们之前和之后,“索隐派”的人物和著作还有不少。之前的如署名晶三庐月草舍居士的《红楼梦偶谈》,署名悟真道人的《红楼梦索隐》;之后的如阚铎《红楼梦抉微》(1925)、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考》(1927)、景梅九《石头记真谛》(1934)等。”索隐派从产生以后可以说绵绵不绝,得出的结论往往出人意表。如有人说,《红楼梦》其实是在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又借着写这二人影射清初的多尔衮,是指唐骂清。证据呢,列了一些,比如贾府玉字辈的人物,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名字连起来是“珍珠连玉环”,这分明是杨贵妃了,又如金陵十二钗,含有“元应李秦王史”,这又说到了李世民;还有人会通过展转论证,告诉你贾府中的小红原来是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