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4/4页)

承畴,另有人又会告诉你,薛宝琴说到海外的真真国女子,那便是割据台湾的郑成功,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说真真国女子是杨贵妃;还有人说,林黛玉是同时影射董小宛、乾隆孝贤皇后富察氏和桐城派的方苞,这就更绝了。现在的索隐家也不乏其人,如土默热,他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戏剧作家洪升,《红楼梦》写的是他家的事;辽源一位名叫王喜山的七旬老人研读《红楼梦》,宣称自己破解了红楼之谜,他认为该原作者是曹雪芹的恋人,叫薛香玉,原名叫薛红玉,长曹雪芹两岁,聪明过人。从曹雪芹的名字上可以找出“曹薛情”,该书应写的是曹与薛的情史。薛香玉原系被卖到曹府的,当曹雪芹母亲的丫鬟,由于长得漂亮再加上聪明,深得老太太的喜欢,后来曹母将薛让给曹雪芹当丫鬟。两个人在相处中产生感情,并私定婚盟。本来两人相处甚好,但雍正八年四月皇帝选妃,年后(雍正十一年二月)成了雍正的皇妃,此年薛香玉20岁。雍正就是被薛香玉杀的。薛进宫3年后当了皇妃,该书第五回中有“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句,就可以理解为“薛香玉20岁时便是皇妃了,并且得到皇上的宠幸”。后来,薛皇妃掌握了大权便开始谋划杀雍正,薛用丹砂将雍正毒死,再割其头并送出宫。王喜山认为,书中的12首咏*诗就隐含着杀雍正的计划,还提出“螃蟹咏”里能读出卸掉雍正脑袋的欢乐,而且雍正暴亡无头之谜在《红楼梦》书中都有解。但是这些所谓的新思想对一些红学专家来说,难免有不屑一顾之嫌。这样的“奇谈怪论”还有不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讲红学的刘心武等等。

第二节 一锤定音

第二节 一锤定音

索隐派的基本方法是“比附”。书中有个什么情节,历史上有件事与这个情节相似,就认为这个情节就是写这件事的;书中有个人,与历史上的某个人在某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就认为书中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的那个人。用这样一种方法去考证得出的结论千奇百怪就不足为奇了。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从“科学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索隐派无根据的“猜谜”大为不满。他认为,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其实做《红楼梦》的考证,尽可以不用那种附会的法子。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这些问题乃是《红楼梦》考证的正当范围。为此,胡适专门写了一本书,叫《红楼梦考证》,在这本书里,他主要研究了《红楼梦》的作者和本子两个问题。关于作者,他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1)《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2)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兆页)的儿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极繁华绮丽的生活,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他会做诗,也能画,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3)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时,或稍后。(4)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5)《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做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6)《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故贾府在“长安”都中,而甄府始终在江南。)关于《红楼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