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4/4页)
”的半径就扩大为“国场”延伸到了国外。“落叶归根”正是这种“场”在起作用。正是其赋予了情感的比喻。因此,人、固定的住所、情感三位一体,才是家的全部意义。没有人的家,冷清得如同一处待售的房子;没有房子,人的处境就跟流散于荒野里的鸟兽一样;没有情感,有家也不想归。
人存在自立的问题,爱情存在经营的问题,家也是需要经营的。过去,当孙子辈、重孙辈出世的时候,许多爷爷辈的弟兄们还在一个锅里舀饭吃,现在多成了单线家庭,这反映出一个问题,现代人不太注重经营“家”了。过去一个老太爷子往高堂上一坐,下面众儿孙哪个敢言分家,分家被视为自私自利,被看做家败的表现。经营一个家就如同经营一个工厂,不易。“清官难断家务事”,说明治家是多么的难。没有一个老人不愿自己的儿孙们都能和和睦睦团结共处于一家的,可面对现在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儿孙,一家之长们已经没有了经营一个大家的能力。于是,与其等弄出矛盾了不欢而散,倒不如回避矛盾早作了断,结婚一个分出去一个,结婚两个,分出去一双。这是让天下父母非常悲哀的做法,但又是无奈的。事物是进步的,人越是复杂就越难管理。人被当做奴隶的社会、土地被私有的社会的已被替代,人权的逐步扩大,民主旗帜的不断张扬,正是被管理者越来越聪明,管理者步步退缩的结果。
人们都希望家庭和睦。家庭和睦其实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子母子关系、兄弟姊妹关系、爷孙婆孙关系、婆媳关系、公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叔侄关系、叔嫂关系等等。这些关系中,最难相处的是非血亲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基本,婆媳关系是焦点,正因其难度大才千百年来演绎出许多让人或捶胸或扼腕的悲欢故事。现在许多人把离婚当喝凉水,对家庭是个致命的威胁。婆与媳的矛盾,多是婆看媳不敬,媳嫌婆苛刻。家的基本发生了动摇,“家场”受到了削弱。家庭规模的缩小、离婚、单亲、婚外情等等问题,使家的凝聚力逐渐缩小,家的结构更趋松散,家原来的意义逐渐失去。就像爱情的基础是感情而非物质一样,住所及其他生活条件的好坏,对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影响不大,影响家庭和睦的主要因素在于成员的素质,包括成员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处事方式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态度。男女走入婚姻既意味着爱情的升华,又意味着新的责任的降临。养育子女、孝敬父母、兄弟相帮、婆媳互敬,都是责任,担当各有不同而已。见孩婴残疾就弃之大街是逃脱,对长辈不敬不养是忤逆,手足相残是不道,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家庭成员相处又是一门技巧。真诚与善意的谎言同样重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与正确对待不良回应,更是一种境界。
第十二讲 家庭成员和谐相处(2)
百事孝为先,万念贪最过。“孝”和“无私”是家和的核心要素。试想,一个连生养自己的人都不爱惜的人,他会爱别人吗?更谈不上有社会责任;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人谁不愿与之共处?所以,现代社会难以形成十几口人乃至几十口人共处的大家庭的根源,主要在于缺少了“孝”而多余了“贪”,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家庭和睦的外在表现是,各成员都能身心愉悦地共处并为此心满意足:居者虽贫亦乐其道,离者纵远却近其心。“家和”便有凝聚力,外人不敢言欺。“家和”便有创造力,掣肘相衬,事业共谋,甘苦与共,万事可兴。“家有高堂不远游”可以变通,“儿行千里母担忧”却由不得人,但不管“家”原有的意义如何变化,其结构如何的松散,做人的原则没有变,人类社会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