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5页)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学术界对GDP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政府将GDP增长作为唯一执政目标,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忽视利益分配公平,忽视环境保护等政府行为上。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承认的是,“唯增长主义”的发展观固然必须摒弃,但这既不是GDP核算本身的问题,也与作为财富核算的GDP指标没有必然联系,而是缺乏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缺乏对社会福利的正确认识,把GDP与政府业绩考核捆绑在一起的畸形政绩观导致的结果。
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唯增长主义”在政府层面已经失去政治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虽然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以资源和能源消耗密集度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重化工产业为基础,虽然各级政府都已经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要办的事情多,财政能力仍然有限,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在规模上仍显不足,解决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难度仍然很大。
因此,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必须另辟蹊径。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那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最高级形式。实践表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运用资源消耗减量化、再使用与废弃物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新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减物质化,生产的清洁化,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全面发展循环经济,2010~2030年,中国有可能走出一个在资源消耗增加一倍的情况下实现国民经济再翻两番的“4倍跃进”模式,同时实现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单位GDP能耗降低50%,为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
安尼尔斯基试图用幸福指数取代GDP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业绩,或用真实财富进行核算与评估,现阶段固然还难以实现,但其目的也是引导社会各层次主体把注意力从单纯关注经济增长转向同时关注人力资本积累、自然资本维护、社会资本积累、人造资本积累和金融资本积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本书能让我们更好地明白发展尤其是增长的目的是什么,它对改进政府业绩评价指标,转变政府行为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宏观基础和条件并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变化。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仍然会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上运行,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没有因为国际经济危机引起的增长速度放慢而消失。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长期的选择和坚持。本书可以为我们在新一轮经济复苏与增长周期内制定恰当的战略和政策提供有益的思路。
开卷有益,希望读者能够由于读了本书而有所收获。
解振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11月于北京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序二(1)
美国房地产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全世界人民的幸福程度都下降了。这种时候人们相信,失业、收入水平降低是不幸福的。各国的政策都转向了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引起人民不幸福的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似乎被淡化了,在政策层面它们被自动放到了次要位置。但是,当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恢复增长以后,石油价格再次上升,资源供给的矛盾再次出现时,人们就会再次把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价格上升、应对气候变化提到更高的议事日程,把这些因素作为影响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进行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